手腳無力、言語模糊、視物重影……
9月已到,一方面,廣州稍微干爽的時節已至,另一方面,卻也是腦血管病的多事之秋。專家指出,每年9月至來年春節的這段時間,是腦血管疾病的“旺季”。在這一“旺季”,醫院六七成為腦血管病患者,2/3神經內科病床住的是腦梗病人。專家指出,腦中風來勢洶洶,發展極快,搶救必須爭分奪秒,經醫生評估有必要時,4.5小時內須盡早做溶栓治療,以降低致死、致殘率。
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近300萬人,占我國每年總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來的患者75%不同程度喪失勞動能力,40%重殘!相比於心梗發生後放支架,腦梗一般不適用支架。“腦的細小血管非常多,放支架未必能快速解決問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潘小平主任醫師表示,腦中風分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腦中風是由血栓堵塞了腦血管引起的。使用溶栓藥物溶解腦血栓,原理就如清洗下水道,讓腦血管恢復暢通,血流可以順利通過,從而使患者得到救治。
但是,溶栓的時機有限,有效時間極短,它有一個嚴格的時間限制——時間窗。潘小平稱,發現急性腦梗的最初4.5小時內患者到達醫院,大部分患者的溶栓治療是有效的;4.5至6小時內患者到達醫院,則部分患者可能有效,可使堵塞的血管再通,腦組織功能不會嚴重受損,後遺症很少;如超過6小時再進行溶栓則意義不大,此時腦細胞已經發生不可逆行壞死。
小中風,大問題,反復發作成大中風
王伯上周末家庭聚會時,突然出現講話大舌頭、面部發麻、手腳無力等症狀。兒子首先發現了老爸的症狀,擔心有問題,便吆喝上弟弟一同開車把老人送到了醫院。送到急診室時,王伯已經不能動、說不了話。醫生問了家屬後得知,老人的症狀是3小時前發生的。爭分奪秒,老人在做了CT和驗血後,注射了溶栓藥物。第二天,王伯就能起身說話了,看樣子恢復得不錯。
“現在我國僅7%的患者在時間窗內來到醫院,美國的這個比例是70%,德國達到80%。”潘小平不無惋惜地指出,大部分病人沒意識到,當出現手腳無力、言語模糊、視物重影等症狀時,實際上就該飛奔去醫院了。“大部分病人有這些症狀後,要麼躺在床上等恢復,要麼吃一些安宮牛黃丸、救心丸,搽活絡油,或者打電話給子女,就是沒想到打電話給120!”
潘小平指出,這些症狀可能是發作了一下又好了,病人以為沒事了。實際上,這些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表現,這種小中風反復發作,總有一天會把腦血管堵死,若沒及時就醫,就是致殘、致死的架勢。若等到梗塞嚴重後才就醫,往往不能進行溶栓治療,因為出血風險太大。
症狀太輕、拖太久都不適合溶栓治療
當患者在時間窗內到達醫院,醫生將會對患者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估(簡稱NIHSS),當評分為4-25,且家屬同意溶栓治療的患者,將會使用藥物進行溶栓,通常有90%的患者可以獲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越高,說明腦組織的損傷范圍越大。”但是,評分過高、過低都不適合溶栓治療。這都是因為溶栓治療有一定的出血風險,出血部位可以是顱內、消化道、泌尿系統等。太輕的堵塞面積不大,溶栓後改善未必明顯,更適合用保守治療,如使用沒有溶栓作用的擴血管的藥物;拖太久的堵塞若溶栓也有很大的出血風險。
“通血管針”沒用,
高危人群可服阿司匹林
有的老人認為,平常定期到醫院打“通血管針”,就可以定期為血管清掃垃圾,可防中風。但是,潘小平表示,這類“通血管針”大都缺乏循證醫學證據,還可能有其他副作用,沒必要打。
潘小平還指出,腦中風的高危人群有一定的特點,如有腦中風家族史、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肥胖人群和煙民,他們都需要預防腦中風、腦梗等的發生。
就此潘小平建議,沒有中風過,且有“三高”加肥胖的50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要進行一級預防,分別可每天或隔天服用一粒阿司匹林進行預防;如果有過一次中風,那麼就要進行二級預防,預防的藥物有更多選擇,如阿司匹林、利伐沙班、華法林等,患者可根據醫生建議每日服用。
言語含糊、肢體無力、
視物重影時按以下五步走
1、第一步:有言語含糊、肢體無力、視物重影時趕緊打120;
2、第二步:到醫院急診室後先做腦部CT和驗血,排除腦出血引起的中風;
3、第三步:醫生根據病人體征症狀評分,4-25分可做溶栓治療;
4、第四步:注射溶栓藥物;
5、第五步:留院觀察24小時,並做CT腦血管灌注,評價溶栓效果,決定是否需要後續治療。
1、持續呼叫患者的名字,讓患者保持清醒,絕對別讓他(她)睡著了。身上最好准備一小瓶沉香油。 沉香油是急救之王,心髒名藥
概 述 大家都知道中醫學上對人體的各部分的起名為穴位,通過針灸和拔罐這些穴位對於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