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最常見的是原有的心絞痛加重,還有的表現為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心動過速等。由於很多病患對疾病不了解或因症狀不明顯而輕視,沒有及時就醫,結果出現嚴重並發症,甚至死亡。其中常見並發症有以下幾種:
1.嚴重心律失常。
由於心肌大面積壞死或伴有不同程度心肌缺血和繼發的炎症反應,可能導致心源性休克和心律失常(特別是室性心律失常)。多發生在發病早期,也可在發病1~2周內發生,以室性早搏多見,可發生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導致心髒驟停、猝死。
2.嚴重的機械並發症。
包括心室游離壁破裂、室間隔穿孔、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心室壁瘤形成等。
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是急性心梗後常見的並發症,發生率可達13%~50%。二尖瓣如同一個左房和左室之間的“單向活門”,保證血液循環由左心房一定向左心室方向流動和通過一定的血流量。二尖瓣返流嚴重者可出現包括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症狀。
心室壁瘤約占梗死病例10%~38%。室壁瘤常見於左心室,可發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纖維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組織在心室內壓力作用下,局限性地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形成後又可繼發附壁血栓、心律不齊及心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疾病,就像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室壁瘤嚴重影響心髒功能,不積極治療,患者最終會因心力衰竭等原因死亡。
3%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發生心室游離壁破裂,這是心髒破裂最常見的一種,心肌梗死後導致心室的“牆體”受損,出現薄弱區。心室游離壁破裂也可為亞急性,即心肌梗死區不完全或逐漸劈裂,形成包裹性心包積液或假性室壁瘤,患者能存活數月。
約有0.5%~2%的心梗患者會出現室間隔穿孔,室間隔就像是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間的一堵牆,心梗後容易出現纖維薄弱,被血流沖出一個破洞。
3.急性心肌梗死後心包炎。
多發生於急性心肌梗死後1~4天內,發生率約為10%。正常心髒外面包著一層薄膜稱為心包,當出現透壁性急性心肌梗死時(梗死區域穿透整個肌肉層或深達2/3),梗死心肌表面的這層薄膜發生炎症,出現心包炎。患者常有進行性加重的胸痛,疼痛隨體位而改變。一旦發生往往是災難性的,極易死亡。
4.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可救治性的,關鍵是患者從起病到救治的時間越短越好,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如果能在起病後1小時給予急診介入治療,每治療1000例患者,比傳統治療減少50例患者死亡;如果距離起病2~6小時治療,這一死亡數則減至30例;6~12小時治療,這一死亡數減少至20例。而12小時後治療的效果已與傳統治療差別不大。因此,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心肌。因此,大家平時多了解點心梗的常識,能減少很多悲劇的發生。
成年人的心跳60~100次/分為正常范圍;小兒的心跳較快,新生兒可達180次/分。不是所有胎兒出現心髒早
目前來說心肌炎沒有特異的 治療方法。病毒性心肌炎目前的治療方式也主要是針對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主要是強調應臥床休息,以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