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心血管疾病治療 >> 手術治療 >> 深入了解肥厚型心肌病源頭!

深入了解肥厚型心肌病源頭!

  肥厚型心肌病多見於30-40歲人群,大多數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輕度的活動受限,有時這種限制非常嚴重,少數患者在休息狀態下有氣短現象。胸痛比較常見,常常是勞累誘發,休息緩解,但疼痛可發生在休息、睡眠,也可以呈持續性。暈厥也是肥厚性心肌病的症狀。

深入了解肥厚型心肌病源頭!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因

  部分患者可發生HCM相關的心髒猝死。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組主要以編碼心肌肌節蛋白基因突變導致的以心室肌肥厚為突出特征的原發心肌病。其表現型和基因型異質性突出、且是遺傳基礎最為明確的心血管疾病。

  病因未明。目前認為遺傳因素是主要病因,其依據是本病有明顯的家族性發病傾向,常合並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些患者出生時即有本病,本病患者中可見到HLA抗原的遺傳基因型。家族性病例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形式傳遞,發病的型式可是無症狀的心肌不對稱性肥厚,也可有典型的梗阻症狀。遺傳缺陷引起發病的機制有以下設想:

  ①、兒茶酚胺與交感神經系統異常,其證據為本病易伴發神經嵴組織疾病、甲亢或胰島素分泌過多、高血壓,用β受體阻滯劑有效。

  ②、胎兒期室間隔不成比例的增厚與心肌纖維排列不齊,在出生後未正常退縮。

  ③、房室傳導過速導致室間隔與左室游離壁不同步激動和收縮。

  ④、原發性膠原異常引起異常的心髒纖維支架,使心肌纖維排列紊亂。

  ⑤、心肌蛋白合成異常。

  ⑥、小冠狀動脈異常,引起缺血,纖維化和代償性心肌老前輩。

  ⑦、室間隔在橫面向左凸而在心尖心底軸向左凸(正常時均向左凹),收縮時不等長,引起心肌纖維排列紊亂和局部肥厚。至於無家族或遺傳證據的散發型病例,其發病機理尚不清楚。

  各年齡均可發生本病,但心肌肥厚在40歲以下者比40歲以上者嚴重,此種肥厚與年齡的關系原因未明。隨病程發展,心肌纖維化增多,心室壁肥厚減少,心腔狹小程度也減輕,呈晚期表現。病程發展緩慢,預後不定。可以穩定多年不變,但一旦出現症狀則可以逐步惡化。

  猝死與心力衰竭為主要的死亡原因。猝死多見於兒童及年輕人,其出現和體力活動有關,與有無症狀或有否梗阻有關,心室壁肌厚程度高,有猝死家族史,有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者為猝死的危險因子,猝死的可能機制包括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窦房結病變與心傳導障礙,心肌缺血,舒張功能障礙,低血壓,以前二者最重要。

  病變以心肌肥厚為主,心髒重量增加。心肌肥厚可見於室間隔和游離壁,以前者為甚,常呈不對稱(非同心)性肥厚,即心室壁各處肥厚程度不等部位以左心室為常見,右心室少見。

  室間隔高度肥厚向左心室腔內突出,收縮時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者,稱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舊稱“特發性肥厚性主動脈瓣下狹窄”;室間隔肥厚程度較輕,收縮期未引起左室流出道明顯梗阻者,稱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前乳頭肌也可肥厚,常移位而影響正常的瓣膜功能。心肌高度肥厚時,左心室腔減小。

深入了解肥厚型心肌病源頭!

  不成比例的心肌肥厚常使室間隔的厚度與左心室後壁厚度之比≥1.3,少數可達3。有一種變異型肥厚型心肌病,以心尖區的心肌肥厚較著。此型的心包下冠狀動脈正常,但心室壁內冠狀動脈數增多而管腔狹窄。

  顯微鏡下見心肌細胞排列紊亂,細胞核畸形,細胞分支多,線粒體增多,心肌細胞極度肥大,細胞內糖原含量增多,此外,尚有間質纖維增生。電鏡下見肌原纖維排列也紊亂。2/3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葉增大增長,與二尖瓣前葉相對處的左室內膜壁上有一纖維斑塊是二尖瓣與室間隔碰擊所致。

熱門文章
非對稱性肥厚型心肌病

   李某某,男,15,患者平素身體健康無心慌、氣短及下肢浮腫症狀。於97年11月份在學校賽跑400米後出現頭

腦動脈瘤診斷檢查

   腦動脈瘤常見於中年人,居於腦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僅次於”腦血栓形成”及&rd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