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狹窄不開胸也能治
2015年12月7日,75歲的楊阿姨平靜地躺在長海醫院血管外科的病床上,等待接受球擴式心髒主動脈瓣腔內微創置換術。對於楊阿姨來說,這台手術來得太及時了。
“不管我在做什麼,胸一悶就不行了,整個人就要倒下去。等開刀前的那段時間真的不行了,感覺自己已經半入黃土,真怕一個不留神就‘去’了!現在好了,終於等到‘重生手術’了!”
楊阿姨到底得了什麼病,怎麼會這麼難受?為什麼她會將此稱作“重生手術”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疾病,心髒主動脈瓣狹窄。
一扇難啟的“心門”
主動脈瓣是心髒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它位於心髒左心室的出口,就像一扇門一樣,一開一關,心髒裡的血液可以通過這扇門流向全身,為內髒提供營養。一旦這扇門開關壞了,只能開條縫,就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心門”裡面“憋死”,“心門”外面“餓死”——心髒裡的血液出不去,髒器也會因為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氧而衰竭。這種疾病就是主動脈瓣狹窄。
主動脈瓣狹窄可能因為其他疾病或者先天缺陷引起,但大多數情況下還是由於主動脈瓣自身的老化所致。就像茶杯會因為泡茶次數多而出現茶垢一樣,主動脈瓣的瓣葉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鈣化、纖維化,最終導致瓣膜狹窄。這是人體衰老的一個重要表現,多見於65歲以上人群。
主動脈瓣狹窄是有分級的。健康主動脈瓣的瓣口面積應該不小於3平方厘米,當其縮減至1.5平方厘米時就屬於輕度狹窄了;1平方厘米屬於中度狹窄;當其<1平方厘米時就是重度狹窄。
一段艱辛的病史
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的生活質量極低,因為“心門”打不開,血液出不去,病人會出現全身缺血的各種症狀。“吃不了,動不了,呼吸不了,睡不了,只能坐著等死了!”楊阿姨曾經這樣描述自己的痛苦。首先胃口變的極差。“吃飯就好像吞沙粒一樣,吃菜就像嚼抹布,端來的湯喝起來跟刷鍋水一樣”;其次是疲乏虛弱。“動不了啊,一動就眼前發黑,有的時候還會暈倒”;最後是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勞累後還會誘發其他疾病。“晚上根本沒法睡覺,一躺下就覺得一口氣吸不上來,感覺要‘斷氣’了。有一次下樓倒垃圾稍微多走兩步,就被送進了醫院,說是肺水腫”。
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一年死亡率高達50%。患者一般死於急性心衰、冠狀動脈急性缺血、腦動脈急性缺血等,這類死亡往往是突然發生的。有些患者得到明確診斷後,甚至還在猶豫是否要接受手術治療時,就不幸離世了。
一種先進的療法
對於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來說,藥物治療已經成為“雞肋”,只有盡早手術才能徹底治愈。傳統的手術治療是人工瓣膜替換,手術需要打開胸腔,讓心髒停止跳動,剪掉病變的主動脈瓣,再縫上人工的瓣膜。其創口之長、風險之大、並發症之多、死亡率之高,是大部分老年患者無法耐受的,許多患者甚至在手術過程中就挺不過去了。
近年來,第二軍醫大學外科醫療團隊的努力探索,創新完成了“球擴式心髒主動脈瓣腔內微創置換術”,使微創治療主動脈瓣狹窄有了很大突破。與傳統手術不同之處在於,該手術只需在病人大腿根部附近做一個1厘米左右的小切口,利用穿刺針、導管,經由血管通路,將一個可折疊的人工主動脈瓣運送至病變的主動脈瓣處,並將其固定,使之替代病變主動脈瓣開始工作。其優勢顯而易見:創傷小、不開胸、心髒不停跳、病人恢復快(術後1~2天即可下床活動)、並發症少,特別適合無法耐受開胸手術的老年病人。
在接受了微創手術之後,楊阿姨終於能躺在床上踏踏實實地睡覺了。
如今,我國已經完成17例微創手術,這也是國內目前僅有的17例手術。在長海醫院血管外科醫生的努力下,手術成功率高達100%,楊阿姨正是那幸運的第17位病人。該手術在國際上已被肯定為治療老年性主動脈瓣狹窄的首選方法。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稱為血壓。人的血管分為動脈和靜脈兩種,因此血壓也有動脈血壓和靜脈血壓之分。靜脈血壓
在中國,每年有255萬人被確診為充血性心力衰竭,不可控制的高血壓使得罹患此病的人數急劇上升,如不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有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