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主要是通過影響心肌復極而使心電圖發生變化,在心電圖上可表現損傷及(或)缺血表現,常可引起ST段、T波、及QT間期的異常,其中ST—T改變最重要,其心電圖特點如下:
(1)、ST段改變:
①、缺血型ST段降低:最有診斷意義ST段壓低>0.05mV。
a.水平型:在以R波為主的導聯中,R波頂點垂線與ST段的交角等於90°,水平持續至少0.08秒。
b.下垂型,也稱下斜型。上述夾角於90°。
②、近似缺血型ST段降低:也有定的診斷意義,其R波頂點垂線與ST段所形成的交角接近直角(81°<A<90°),但QXQT>50%,而且下移>0.075mV,下移的ST段長度>0.08秒才有意義。
③、J點下移:J點是S波升支與ST段的交點,即S波的終點。其R波頂點垂線與ST段所成之夾角小於80°,QX/QT<50%。J點下移必須大於0.2mV時才有臨床意義,但J點型ST段降低常是生理性的,一般是由於心房除極波(Ta波)的壓低所引起,常見於窦性心動過速時。僅憑J點降低很難作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
④、ST段抬高:肢體導聯和V4~6導聯ST段抬高超過0.1mV,V1~3導聯超過0.3mV即為ST段抬高。ST段抬高常見於變異性心絞痛,由冠狀動脈痙攣引起。由於急性透壁、顯著心外膜下心肌損傷(或缺血),面向損傷面的導聯ST段抬高,常見於V2~V6,最明顯於V2~V4導聯,也可見於Ⅱ、Ⅲ、aVF導聯。ST段抬高多呈凹面向上,有時伴有T波倒置。應該引起重視的是,原表現為ST段下降者,ST段可恢復到等電位線上或稍抬高,易誤認為心電圖好轉,但急性改變多為一過性,持續分鐘至十余分鐘,偶有持續半小時者。
(2)、T波改變
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常呈一過性心內膜下或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內膜下心肌缺血早期,T波對稱高尖,進一步發展,ST段向下壓低,或與T波融合,構成凹面型ST段下移。心外膜下缺血遠較心內膜下心肌缺血少見,復極方向由心內膜指向心外膜,T波向量離開心外膜面,故面向缺血的導聯T波對稱性倒置,並伴有ST段上抬。
若以心內膜下缺血為主,進而波及心外膜下,則出現ST段壓低,T波低平或雙向;若以心外膜下缺血為主,波及心內膜下,則出現T波倒置,ST段輕度壓低或在等電位線上。缺血性T波改變(以R波為主導聯T波低平、雙向或尖銳倒置),常呈定位分布,即幾有指示性改變的導聯共同地可反映壁、下壁、側壁等缺血部位,而在缺血室壁的對側壁導聯出現對應性改變。
(3)、Q—T間期的異常:
Q—T間期最好在aVF導聯上測量,因為該導聯U波最不明顯。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常引起一過性Q—T間期縮短,亞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時Q—T間期可以延長。
(4)、心律失常:
由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影響到心髒起搏傳導系統,或因心肌缺氧,心肌的應激性增高等原因可產生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顫、各種類型的傳導阻滯等。
(5)、其他:
如心電軸左偏、左室肥大、U波倒置及PV1終末電勢異常(即PtfV1<-003mm·s)。
胃動力不足,來片嗎丁啉——這是很多消化不良患者的首選。近日,歐洲藥品管理局在最新
當今社會,人們對於痛症的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的,比如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兩者發病急劇,症狀凶險。並且,都會出現胸部絞痛、憋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