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同側下肢的血壓一般比上肢高出20~40mmHg.但當下肢血壓低於或者等於上肢血壓的時候,往往提示主動脈或股動脈有動脈硬化、動脈狹窄等病變。
每逢測血壓,大多數人都會捋袖子、伸右臂,做好准備動作。
測右上臂肱動脈血壓是適用於大多數人的血壓測量標准方法,一些相對特殊人群還有其他測量的方法。而對於首診為高血壓,以及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最好測量雙側上肢血壓,有些還需要測量下肢壓。
新進展定期測量下肢血壓
50歲以上或冠心病中、高危人群應將測量四肢血壓作為常規檢查,而對於健康人也應在測量上肢血壓的同時定期增加測量下肢血壓,如發現上下肢血壓差消失、變小或為負值的現象,應考慮周圍血管疾病引起大動脈炎症、纖維化、粥樣硬化、狹窄甚至閉塞。及時掌握四肢血壓的變化,有助於醫生判斷病變的部位,了解病變的程度及治療效果。
如在閉塞性動脈粥樣硬化下肢動脈閉塞時血壓測不出,或常有血壓增高;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侵犯上肢和下肢時,則患肢血壓測不出;大動脈炎可有上肢血壓測不出,或為上肢高血壓和下肢低血壓。發現這些問題後,應盡早做相應部位X線、CT、血液流變學、超聲或磁共振等相關檢查,進一步明確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
新指標踝臂指數診斷病變
近年來,一個與下肢血壓密切相關的檢查指標:踝臂指數(ankle-brachialindex,ABI)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重視,ABI即踝部動脈收縮壓和肱動脈收縮壓的比值。國內外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已證實,ABI是診斷外周動脈疾病、評估其預後的簡單、有效的方法。在心血管領域,同樣發現ABI反映了冠狀動脈病變的程度,其異常也預示著未來發生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風險將會有明顯升高。
ABI的測量非常簡單:先測量雙側肱動脈收縮期血壓並取其平均值,若兩側血壓差值大於10mmHg則以高值作為肱動脈收縮壓;再測同側胫後動脈和足背動脈,取其中的高值作為踝部收縮壓;最後用選定的踝部收縮壓除以選定的肱動脈收縮壓,所得的值即這一側的ABI.雙側下肢的ABI均需測量,選擇較低的ABI值用於預測心血管風險。
通常認為ABI≥1為正常,<0.9為異常,數值為0.6~0.9時,預示著輕度異常,若<0.6則意味著明顯異常。
ABI所基於的原理是動脈狹窄達到臨界水平並導致狹窄遠端灌注壓的降低,其降低程度大致與病變的嚴重程度成正比。ABI在應用早期主要集中於下肢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arteriadisease,PAD),是診斷PAD最准確的無創傷檢查指標。而PAD常與心腦血管疾病互為並存,隨著對下肢血管病變研究的深入,ABI與心血管事件、中風、糖尿病的相關性日益受到重視。
首先,ABI可初步評估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美國學者研究發現,ABI降低的人群中,患有冠狀動脈病變,主動脈鈣化或二尖瓣鈣化的人數比例明顯高於ABI正常者。ABI值越低,往往預示冠脈狹窄的程度越嚴重。
其次,ABI異常對預測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和患者的死亡風險同樣具有很高的價值,研究顯示,ABI<1.0的女性與ABI>1.0的女性相比,7年後主動脈鈣化指數增高的風險將增至2.7倍,預示這些人群未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將明顯增加。所以ABI也可以幫助我們從無臨床症狀的人群中篩選出更可能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個體,對這些個體提前進行干預治療。
首先,咳嗽心肺復蘇,是確實存在而有效的,並且被權威指南所提及,並非空穴來風,在2010年和2015年的美
1、忌缺氧 一般而言,一天中,除戶外活動或有氧運動的吸氧量符合生理需要外,其他時間的吸氧量往往不足,冠心病患者則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