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先天性心髒病的女童,接受外科開胸手術後,發現室間隔缺損處並未修補好,被緊急送往重醫附屬兒童醫院。“不是所有患兒都適合開胸手術。”該院心髒中心易豈建主任稱,該院每年都會收治類似患兒。
據了解,4歲的彬彬(化名)是四川開江縣人,患先天性心髒病室間隔缺損。
今年初,四川一醫院為彬彬做了開胸心髒缺損修復手術,但術後症狀並未好轉,經醫院檢查發現,室間隔缺損處在縫合時沒有縫好。“如果再手術,孩子又要挨一刀!”彬彬的父母拒絕醫院再次手術,前往兒童醫院心髒中心求助。
“就孩子的病情而言,不該實施開胸手術,用幾乎沒有創傷的介入治療手術最佳!”兒童醫院心髒中心易豈建主任稱,根據彬彬的心髒室間缺損狀況,可選用特制器材對病變實施封堵、擴張或栓塞的治療方法。術後的彬彬胸口不會留下長長的疤痕,其心髒也不會因被剖開而影響起搏功能。日前,心髒中心為彬彬實施了介入手術,成功封堵室間缺損。
“類似情況並不少見,醫院每年都會接診類似患兒!”易主任告訴記者,由於幼兒心髒質地細嫩、微小等因素,開胸縫合手術時,易出現縫合不完全、縫合組織滑落等意外,一旦沒有及時發現,幼兒就等於白白地挨了一刀,不但給患兒留下難看的疤痕,其心髒也受到重創,重則損傷了心髒的起搏功能的生物電傳輸功能,患兒將永遠靠起搏器生存。
據易主任介紹,介入治療免除了開胸手術的痛苦和外科手術的並發症,除非小兒和缺乏配合的年長兒,均不需要全麻,該手術在直視下封堵、栓塞或擴張所用的器材,具有體外可控性,如果不適合可取出更換,因此成功率高、效果顯著,能使患者迅速恢復學習和工作。
心肌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殺手,好多人到了中年以後,心髒都會有不適的現象。認清心肌病能更好防治這種疾病。 限制型心肌病
據中國研究腔隙病灶上界為20mm更能反應腔隙的實際大小情況,認為超過此限者為巨大腔隙,臨床少見。&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