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不是萬能藥
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一種觀點,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終級藥物,對身體無害且早晚要用,晚用不如早用。這種錯誤的認識神化了胰島素的功能。殊不知,胰島素只對胰島素缺乏的病人有效。因胰島素抵抗導致的糖尿病,注射胰島素不僅無法有效控制血糖,還會因此引發肥胖,增加低血糖風險。
2型糖尿病病因極復雜,不同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缺乏或抵抗,有的病人兼有胰島素缺乏和抵抗兩種病因。為確保對症用藥,在確診糖尿病之初,醫生就要先判斷患者產生高血糖的原因,確為胰島素缺乏所致再使用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如注射胰島素等;若病因與胰島素抵抗有關,則要對症服用能夠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若胰島素缺乏和抵抗同時存在,就要聯合用藥。
胰島素抵抗是指病人體內並不缺乏胰島素,只是體內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產生抵抗,使胰島素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定期復查可避免並發症
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終身性代謝性疾病,本身不一定造成巨大危害,但長期血糖增高,會令大血管、微血管受損並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並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並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因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腦血管所致,10%是腎病變所致。因糖尿病截肢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避免並發症,血糖控制是關鍵。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病程的變化,病人的病情也會發生改變,一味服藥而不復查就不能及時了解病情變化,使患有並發症的風險增高。因此,即使患病之初是針對病因服用了藥物,也不要忽視了定期復查的重要性,應將定期復查,終身控制好血糖作為自我管理糖尿病的終極目標。
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建議糖尿病患者每隔三個月到醫院測一次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每隔一年做一次胰島功能評價。平時使用家用血糖儀密切監測血糖變化,發現微小波動,先通過飲食和運動進行自我調節,調節無效立即前往醫院就醫。總之,糖尿病的病因不同,血糖在不同個體間的變化更是微妙,治療時要本著個性化原則,借助檢查手段,合理選用藥物。
胰島素使用注意事項
1.患病期間不能隨意停止注射胰島素,做好個體化血糖監測。
2.胰島素主要不良反應是低血糖和體重增加,因此應在保證血糖達標前提下盡量減少胰島素劑量。
3.去餐館進餐,最好把胰島素帶到餐館,在進餐前注射,以防在餐館等待時間過長,引起低血糖。
4.外出旅游攜帶胰島素應避免冷、熱及反復震蕩,不可將胰島素托運,應隨身攜帶。並備齊物品,包括胰島素、注射用筆、酒精棉、糖果、糖尿病救助卡。
5.自我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應根據胰島素的起效時間按時進餐。根據血糖情況加餐或分餐。
6.自己注射胰島素的老人,注射胰島素之後,等候進餐期間切忌過多活動,包括做各種家務,以免運動過量導致低血糖發生,並且不要忘記或延誤進餐。
7.注射部位選擇應考慮運動情況,注射時避開運動所涉及的部位。
8.胰島素專用注射器及針頭應一次性使用,注射裝置與胰島素劑型應相匹配,切忌混用。
9.使用過的注射器和針頭禁忌將針帽重新蓋回,應棄在專用盛放尖銳物的容器。
武漢最重寶寶誕生,出生時12.2斤重,刷新了武漢地區最重新生兒的紀錄。此前的紀錄為12.02斤。武漢第一
頭暈 頭暈為高血壓較好多見的症狀。有些是一過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時出現,有些是持續性的。頭暈是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