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心血管疾病治療 >> 藥物治療 >> 華法林,房顫患者怎樣與之做“朋友”

華法林,房顫患者怎樣與之做“朋友”

  抗凝治療對於心房顫動(房顫)非常重要。前面曾經提到,CHA2DS2-VASc評分≥2分的患者都推薦抗凝治療,而華法林是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口服抗凝藥,也是長期抗凝治療的基礎。該藥已經有60余年的歷史了,通過作用於維生素K依賴性的凝血因子而發揮作用,可以使房顫患者的腦卒中風險降低64%,可以說是心血管醫師和房顫患者的“好朋友”。但由於這位“朋友”的一些特性,使其有時候看起來似乎不太“友善”,甚至成了“敵人”。

華法林,房顫患者怎樣與之做“朋友”

  服用華法林有一些特殊要求,但只要了解了以下這些注意事項並按醫囑服用,華法林對房顫患者還是非常有益的。

  首先,華法林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服用期間需要定期抽血化驗。

  這是因為華法林體內代謝個體差異較大,還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所以究竟用多大劑量合適人與人之間並不相同,甚至同一患者在不同時期也不一樣。華法林是抗凝藥,服用時會部分抑制凝血功能,通俗講,就是讓血液與不吃藥的人相比“不那麼容易凝了”。劑量不足達不到效果,而過量又可能產生出血風險。所以需要通過抽血化驗反映凝血功能的指標來決定藥物的劑量。

  對於華法林,我們關注的指標是國際標准化比值(INR)(正常值是0.8~1.2),用藥期間應使其輕度升高,維持在2~3的范圍內(對於部分患者國內也有專家提倡1.8~2.5,但缺少證據支持)。這樣既能達到抗凝效果,出血風險又不會很高,即“有效且安全”。若INR<2,即抗凝不足,藥物需要加量;反之,若INR>3,出血風險升高,則需要減量。

  因此,用藥期間定期監測INR十分重要,千萬不要因為怕麻煩而忽略。此外,華法林代謝也比較慢,通常連續服藥4~5天後起效,停藥後5~7天作用才能消失。因此,用藥初期抽血化驗的次數要多一些,3~5天1次,直到INR上升並穩定在要求范圍後,可以逐步延長至每4周監測1次。

  其次,華法林在體內的代謝受到多種食物、藥物,甚至是身體狀況的影響。

  可能增強華法林效果的藥物主要有阿司匹林、奎尼丁(抗心律失常藥)、吲哚美辛(退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退熱鎮痛藥)、某些抗生素、西米替丁(抑制胃酸藥)、水合氯醛(麻醉藥)等;減弱華法林作用的藥物包括苯妥英鈉(抗癫痫藥)、巴比妥類(抗癫痫藥)、雌激素、利福平(抗結核藥)、維生素K、螺內酯(利尿劑)等。另外,一些中藥成分也會對華法林的代謝產生影響,如丹參、人參、當歸、銀杏等。

  而影響華法林作用的食物(富含維生素K可降低INR)有豬肝、胡蘿卜、菜花、大蒜、生姜、綠葉蔬菜(菠菜、油菜、生菜、圓白菜)、柚子、橘子等。發熱、腫瘤等疾病也可以增強華法林的效果。那是否就是說,上述藥物或食物在用藥期間就都不能吃了呢?並不絕對。影響華法林作用的食物成分很多,若嚴格限制,甚至可能造成營養失衡。

  只要規律膳食,每天合理搭配各種食物成分,使蔬菜、水果及肉類的比例相對穩定,一般不會引起INR的較大波動。每天規律服用的藥物對華法林的影響也相對恆定,只要定期監測即可。當然,如果不是必須的藥物,還是建議不要同期服用。

  特別要注意的情況是因突發情況而發生用藥的變化,如感染發熱時短期應用抗生素、關節痛短期服用鎮痛藥等,由於這種影響是短期的,故需要密切監測INR變化直至停用有影響的藥物或INR穩定。

  再次,因為華法林具有抗凝作用,用藥期間應盡量避免外傷。

  若出現意外磕碰,要注意有無瘀斑或血腫,有時甚至數天後才出現,若血腫或瘀斑較大或進行性增大,需要及時就診。此外,用藥期間還要注意有無新出現的出血或原有出血明顯加重的情況,如牙龈出血、鼻出血、全身皮膚不明原因的出血點、黑便等,因為這可能是更嚴重出血的預警表現,一旦出現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華法林,房顫患者怎樣與之做“朋友”

  最後,華法林也有禁忌證。

  比如手術前後(需要改為低分子肝素注射過渡)、嚴重肝腎功能損害、高血壓未控制(血壓≥160/100mmHg)、出血性疾病、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活動期、妊娠等。具有上述情況的患者就不要,至少是在上述情況消除之前不要服用華法林了。

  華法林就像一柄雙刃劍,一方面為我們帶來預防腦卒中的獲益,另一方面又增加潛在出血風險。但只要用藥合理,天平就是傾向於獲益方面的,華法林就會成為我們的“朋友”。

熱門文章
肺動脈高壓有哪些手術治療

肺動脈高壓屬於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多無法實施手術治療,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則需要通過手術來挽救患者生命。肺動脈高壓能做手術

自體肝細胞移植能不能治擴張型心肌病

概 述 心肌病又被人們稱作為感染性心肌病,心肌病這種疾病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心肌病這種疾病是作用在我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