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中全身內皮功能障礙的預後價值
發表在最新一期循環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全身內皮依賴性血管擴張反應性能夠預示ACS病人的病情不穩定復發和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德國法蘭克福Johann W. Goethe大學Stphan Fichtlscherer博士指出,內皮血管舒張功能障礙可能是患者發生血管疾病風險的標記因子,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全身血管舒張功能是否能夠預示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的疾病發展和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為此,研究人員選取198例經血管造影確診的ACS病人,在這些病人發作ACS5天內出院前應用靜脈阻塞體積描記術來測定前臂血流(FBF)對乙酰膽鹼(ACH 10到50μg/min)和硝普鈉(SNP 2到8μg/min)的反應性。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塞和缺血性中風)在平均隨訪47.7±15.1月期間作為預後的變量參數。
結果發現,出現過心血管事件的病人(n=31)在隨訪期間有明顯對ACH和SNP的血管擴張反應性下降(均P<0.05)。
多變量分析顯示,即使在校正傳統心血管危險因子、同時進行的藥物治療、侵襲性治療策略和C-反應蛋白血清水平以後,對ACH的血管擴張反應性和血清肌鈣蛋白T增高是預後不良唯一明顯的獨立預示因子(P<0.05)。
研究人員指出,在包括78例患者的亞群內,ACS後通過FBF首次測定後8周再次測定能夠評價內皮依賴性血管擴張反應性的恢復,這項指標能夠預示以後的無事件生存。
Fichtlscherer博士認為,全身內皮依賴性血管擴張反應性能夠預示ACS病人的病情不穩定復發和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另外,全身內皮功能的恢復與無事件生存相關。在ACS病人中,除從傳統危險因子衍生出的因素外,通過微侵襲試驗來評價全身血管反應性能夠提供重要的預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