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早期診斷涉及到許多方面的問題。除了冠心病本身的早期診斷問題之外,還涉及到對其易患危險因素的早期發現。在其早期診斷中除了要注重典型病例的早期診斷外,還要注重對種種非典型病例的及早發現。在利用一些特殊檢查手段對冠心病進行早期診斷時,也要注意某些比較隱蔽指標的早期發現。
1.冠心病的臨床分型:到目前為止,國際心髒病學會和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准化聯合專題組的報告中(circulation 1979,59:607)提出了“缺血性心髒病”的概念,該名詞與“冠狀動脈性心髒病”是同義詞,其他相關名稱不主張再沿用。在該報告中將冠心病分為原發性心髒驟停、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髒病中的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五個類型。國內對冠心病主張分為六種類型:即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猝死。其中心絞痛可以在分為勞累性心絞痛(包括初發勞累性心絞痛、穩定性勞累型心絞痛、惡化型勞累性心絞痛)、自發性心絞痛及變異性心絞痛。其中初發勞累性心絞痛、惡化型勞累性心絞痛及自發性心絞痛常統稱為“不穩定性心絞痛”。從冠心病的分型出發,冠心病的早期診斷可以以如下方式進行:早期發現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盡早發現穩定性心絞痛—盡早發現不穩定性心絞痛—盡早發現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在6小時以內的梗死—盡早發現上述各種情況下的合並症及並發症。
2.無症狀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早期診斷:無症狀性心肌缺血是指存在心肌缺血的證據,但無心肌缺血的臨床症狀而言。愈來愈多的臨床資料顯示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因其而導致的急性梗死等猝死事件也有逐漸增高的趨勢。有人提示首先應該設法找出患者的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病史。這些病史可以提示我們去找尋胸痛發作期之間靜止期內的無症狀性心肌缺血,以利提高其早期診斷的機會。此外還可以為可疑高危組病人設置holter24小時動態觀察、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超聲心動圖、核素心髒顯影檢查、冠脈內血管鏡監測、以及及時進行有的放矢的冠脈造影等[6]。目前有人將smi分為自發性無症狀心心肌缺血、誘發性無症狀心肌缺血及有症狀冠心病病人的心肌缺血[ 7]。
最近由人提出了“缺血總負荷”的概念,系指所有的心肌缺血發作,包括了疼痛性發作及無痛性發作。並且認為在日常生活中無症狀性心肌缺血至少占75%。無痛性缺血發作≥60分鐘者提示冠脈病變嚴重,預後較差。要想充分了解“缺血總負荷”,只有動態心電圖監測最能反映其實際情況。
無症狀型心肌缺血的發生機制可能為:①缺血程度較輕,未達到疼痛的阈值。②疼痛及/或知覺異常,即心絞痛報警系統存在某種缺陷。③病理生理過程不同,導致不同類型的心肌血流障礙。④某些藥物的影響,例如β受體阻滯劑的影響等。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