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動脈狹窄以後,最重要的是要疏通血管,讓血流順利通過,恢復心肌正常的營養供應。有什麼樣的治療方法呢?1977年在蘇黎世成功進行了第一例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從此開拓了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新紀元,改變了冠心病治療的總格局,揭開了介入治療、外科搭橋術和藥物治療的“三足鼎立”局面。
冠心病介入療法是經皮穿刺股動脈,用帶球囊的心導管經周圍動脈送到冠狀動脈,在導引鋼絲的指引下進入狹窄部位。向球囊內加壓使之擴張,部分病人同時植入冠狀動脈內支架,使血流恢復正常。其效果可與外科手術媲美,且無需全麻開胸,不會造成較大的創傷;與藥物治療相比,更直接有效,目前臨床上已廣泛應用。除此之外,對於不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亦可選擇其他介入性治療,如冠狀動脈內溶栓術、冠狀動脈激光成形術、腔內斑塊旋切術等方法。
外科手術治療主要是施行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俗稱冠狀動脈搭橋術。它是取患者自身的大隱靜脈或乳內動脈等作為旁路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動脈,另一端吻合在病變冠狀動脈遠端,建立新的“橋”血管來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流供應。這項手術可以達到全部冠脈血管重建正常血流的治療目標,已成為最普遍的擇期心髒外科手術。但因心外科手術要開胸,全身麻醉,手術創傷較大,風險大,病人恢復期長,對其他髒器也有一定損傷,所以並不適合所有冠心病患者。
除介入及外科治療外,藥物治療同樣是不可缺少的良方。即便已接受外科手術或介入治療,病人仍需服用藥物,以便調整多種易患因素對機體的不利影響。另外,由於藥物治療有助於改善症狀,不能暢通血管,所以適合於冠脈病變較輕或以冠脈痙攣為主的病人或冠脈病變太彌漫已失去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機會的終末期冠心病人。
總而言之,應結合病人的心髒功能和全身伴隨疾病情況來全面綜合考慮、權衡利弊和進行價/效比,為病人選擇一種最佳的治療方案。
調暢情志:需要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避免過度緊張。在工作1小時後最好能休息5~10分鐘,可做操、散步等調節
漏斗胸患者體型瘦弱能手術矯正嗎?漏斗胸屬於比較常見的先天性胸廓畸形,隨著生長發育,畸形可持續加重,引起明顯症狀,損害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