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女性不容易得心髒病
心髒病患者中男性偏多,但並不意味著女性就是安全的。“女性50歲以前因為有雌激素的保護,相對可以減少心血管損害,但絕經之後,得心髒病的機會和男性其實是一樣多的。”醫生表示,女性也要盡早注意呵護心髒。
誤區二:血脂正常不會得心髒病
血脂不是得心髒病的唯一風險因素。
有位30歲的商界人士因突發大面積心肌梗死,差點送命。他的血脂一向正常,不過平時一天吸兩包煙,且因工作繁忙,精神壓力比較大。“醫學界公認心髒病有四個主要危險因素,即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醫生說,次要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男性、肥胖、缺乏運動、精神緊張。
很多人不重視精神壓力對心髒病的影響,當人在工作、人際關系或社會交往中遇到各種精神刺激因素而處於精神緊張狀態時,容易發生功能紊亂,使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關系被打破,交感神經處於緊張興奮的狀態。這會促使血液中的兒茶酚胺增多,心跳加快,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同時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黏滯性和凝固性。因此,如果人們長期地、反復地、持久地處於精神緊張狀態中,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極易觸發冠心病的發生和使冠心病的病情加重。從預防角度來說,應該避免生活中的各種心血管高危因素。
誤區三:“胸痛就是心髒病”
常有病人一胸痛就懷疑自己得了心髒病,到醫院做心電圖及其他檢查卻一切正常。醫生說,胸痛不是心髒病的唯一表現,肋間神經炎和肋軟骨炎、胸椎病變、帶狀疱疹、食道反流和消化性潰瘍等都會胸痛。典型心絞痛發作是突然發生的位於胸骨後的壓搾性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左上肢,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動,還可伴出冷汗。
“心絞痛可在活動和勞累後發生,或由情緒激動誘發。”她說,心絞痛一次發作一般持續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很少超過半個小時。
有些患者屬於不典型的心絞痛,表現為胸悶、牙痛和上腹部不適。值得注意的是,心髒病引發的牙痛是陣發性的,不會整日疼痛。胃病引發的疼痛一般和飲食因素相關且有泛酸、食道燒灼感覺,而心髒病患者症狀與上述因素無關。
醫生說,如今還有一個現象愈發突出:很多來看“心髒病”的人得的其實是“心病”。曾有一名剛升初中的少年胸口經常痛,家長擔心他是“心髒病”,但他做了心電圖、B超等多次檢查卻查不出問題。醫生發現這個孩子因學業問題導致壓力大、情緒比較焦慮。
醫生說,“反復突發胸痛、到醫院檢查卻沒事的患者,要考慮胸痛可能是心理障礙的表現,尤其是工作、學習和生活壓力大而又緊張的年輕人和中年人,這種情況比較多見。”可以到醫院的雙心門診和心理咨詢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