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慢性心力衰竭 >> 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 >>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現狀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現狀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種心髒病的終末階段,盡管近年來chf的治療有了很大進展,但其療效並不令人滿意,於是,又出現了一些新的治療方法,現綜述如下。

  1 藥物治療

  1.1 他汀類(statin)

  多個臨床研究[1]證實,他汀類可以減少缺血性和非缺血性chf的發生率,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其機制可能主要在於多效非降脂作用:增強no合酶,促進no生成;降低et-1表達,改善血管內皮;影響凝血纖溶系統、穩定動脈粥樣斑塊;降低炎症因子,減少炎症反應;調節免疫應答;抑制氧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損傷;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mmp-1、3、9的表達,改善心室重構;協調自主神經功能、調節神經內分泌;可能延緩主動脈狹窄和血管鈣化等。

  dariush等[2]利用praise的資料,研究1153例嚴重缺血性和非缺血性chf患者(ef<40%,nyha分級為ⅲb~ⅳ級)服用他汀類的治療效果,隨訪1.3年,結果顯示他汀類使總死亡率下降62%,猝死危險性降低57%,泵衰竭發生率減少70%,再發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險性下降60%。hognestad a等[3]利用optimaal的資料,對5301例急性心梗發展為早期chf的患者研究發現,他汀類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應用於chf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優於單用一種藥物,與兩藥都不用相比,全因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分別下降72.7%和48.3%,優於單用他汀類和β-受體阻滯劑的46.1%和55.2%、26.1%和30.6%,同時心源性死亡、住院、心肺復蘇或心髒猝死、卒中、再發心梗等發生率也呈相似的下降趨勢。提示他汀類與β-受體阻滯劑聯合可能為另一有效的chf治療策略。目前,兩項大規模的前瞻性研究gissi-hf[4]和corona正在進行,屆時將為他汀類在chf中的應用提供更好的證據。

  1.2 選擇性醛固酮拮抗劑-依普利酮(eplerone)

  早有研究發現醛固酮水平升高與心梗後心衰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緊密相關,而且心衰時即使醛固酮水平未顯著升高,心肌細胞表面的鹽皮質激素受體也過度活化,acei、arb、β-受體阻滯劑此時可能不能降低血醛固酮水平,而醛固酮拮抗劑可能通過不依賴at2的抗醛固酮作用發揮治療作用[5]。相比螺內酯而言,依普利酮選擇性作用於鹽皮質激素受體,潛在抑制雄激素活性的作用只有螺內酯的1/370,無擬孕激素效應,故耐受性好;且直接以原形發揮作用,半衰期更短,與蛋白結合率更低,因此對肝功能異常和低白蛋白血症的心衰患者可能更有益,是fda於2003年10月批准的第一個用於改善穩定性左室收縮功能不全和急性心梗後有chf臨床表現患者生存狀況的選擇性醛固酮拮抗劑[6]。

  epuesus[7]是有關依普利酮臨床應用的迄今最大樣本的隨機雙盲多中心研究,入選6629例急性心梗後4~13天伴左室收縮功能不全和有chf表現的穩定性患者,依普利酮起始25mg/d,漸增至50mg/d,隨訪16個月,結果顯示,在標准治療基礎上,依普利酮使全因死亡率降低15%,心血管死亡或心血管首次住院聯合事件發生率下降13%,心髒猝死率下降21%,且顯著降低骨橋蛋白(促進心梗後心肌重構和纖維化的重要細胞因子)水平,但不改變ⅰ型膠原、nt-probnp和et-1水平;使心衰住院率降低,住院時間縮短,且對伴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同樣有效。與安慰劑相比,不增加副作用,胃腸功能紊亂發生率略高(16.1%vs 20.0%),而呼吸系統症狀(咳嗽、呼吸困難、肺炎)發生率低(21.8%vs 24.5%),不增加男性性功能低下和女性乳房脹痛的發生率;代謝紊亂和營養失衡發生率總體偏低,高血鉀發生率2%~3.9%不等,但可預測、可控制,為非致死性的。

  鑒於以上研究,acc/aha治療指南建議發生st段抬高心梗、lvef<40%或有心衰症狀、無明顯腎功能異常或高鉀血症的chf患者,要長期使用醛固酮拮抗劑,禁忌證為基礎血鉀>5.5mmol/l或基線肌酐清除率<1.8l/h。

 

1 2 3 4 下一頁

熱門文章
高血壓用藥誤區

據中國高血壓病學會統計,我國高血壓病的患者已超過一億人。但在這些病人的防治過程中還存在一些誤區,致使不能達到預期治療效果

韭菜能降低高血壓嗎

   一、韭菜。   就現代醫學的觀點,韭菜富含較多的纖維素,能增強腸胃蠕動,對預防腸癌有極好的效果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