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人們普遍關注“奪命沒商量”的癌症;卻不知動脈硬化才是人類壽命的“第一終結者”。
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數字,心血管疾病是世界頭號殺手,每年大約有1750萬人因心髒病和中風死亡。
許多人認為自己對“保心護心”相當小心,但一項最新調查卻顯示,多數人實際上都存在心髒病高危因素。
第一屆歐洲心髒病協會亞洲心血管論壇公布的這項全球新調查顯示,亞太區心髒病流行形勢嚴峻,每4名中國人和韓國人中,就有1人處於心髒病高危狀態。
中國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內科首席專家高潤霖教授說:“這項研究表明,心髒病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是亞洲處於心髒病高危狀態群的最常見危險因素。”
激化高危風險行為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亞洲人稱他們不是健康危險因素攜帶者,但實際上仍在做一些激化高危風險的行為,比如:忘記服用處方藥。
當被問自己是否有健康威脅因素時,44%的受調中國人說他們沒有;但調查發現81%實際上存在至少2種危險性行為。
在韓國,不認為自己有健康危險因素的比例增加到70%,卻有高達86%的人存在2種或以上的危險性行為。
國人對心髒病知道不多
本地近三分之一的死亡歸咎於心髒病,但卻有很多女性誤會乳癌是她們的奪命環。
伊麗莎白醫藥中心心髒專科醫生劉立彬受詢時指出,動脈硬化經過10多年形成,“心”不安,大腦、手腳都會出現問題,中風和猝死相伴而來;而國人明顯對心髒病知道不多。
一項調查發現,本地女性把只有8%奪命幾率的乳癌擺在首位;而把實際上高達30%的心髒病致命率,當作僅9%來處理。
這批有心髒病或高風險症狀的受調者中,僅15%聽說過“動脈硬化”,比韓國的11%來得高;另有44%擁有心髒病史者,過去一年忽略自己的高膽固醇水平,僅8%心知肚明。
劉醫生說,“所以我們也在論壇上探討,如何縮短行業標准和實際臨床的差距。”
他認為,醫生可能要選用更淺白的語言,或不厭其煩向病人解釋心髒病的影響,也要督促病患准時服用多種藥物。
“如果病情穩定,則每年見醫生2-3次,若病情不穩定,病人則需要增加同醫生會面的次數,以提前預防任何惡化。”
知多一點:動脈硬化的影響
一旦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因素使動脈內皮受損,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就會聚集在局部,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隨著斑塊不斷長大,動脈逐漸變窄甚至被阻塞,就會引起相應髒器缺血而引發系列疾病。
如果動脈硬化:
1發生在大腦動脈:
會出現記憶力減退、思維能力下降、頭暈等,進一步或形成缺血性腦卒。
2發生在心髒的冠狀動脈:
即冠心病,可導致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
3發生在腎動脈:
可影響腎功能,最終導致腎血管性高血壓、蛋白尿、尿毒症。
預防:
1堅持每天運動30分鐘,慢走、游泳、瑜伽、太極或快走。有研究指,每天步行半小時,可減少心髒病50%發作幾率。
2保持膳食平衡,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嚴格控制動物脂肪和總熱量的攝入。減少鹽的攝入量,可減少50%需要治療高血壓人群。
3堅決戒煙。
4減少工作生活壓力。壓力導致腎上腺素大量分泌,使得血液更容易凝聚,增加心髒病發作機會。
5母乳喂養可減少孩子成人後心血管疾病、胰島素抵抗、高血脂和肥胖的趨勢。
預防腦中風後遺症很關鍵,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腦中風後肩痛怎麼預防。 首先,早期的腦中風患者在
冠心病的預防工作需要加以注意哪些?專家呼吁:預防該病及早不及晚。年齡與冠心病發生有關,40歲後冠心病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