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早些認識腦動脈硬化的某些征兆,加強自我防護和監測,就可大大延緩其發展的速度,並根據監測情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動脈硬化是動脈的一種非炎症性病變,可使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狹小。動脈硬化是隨著人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其規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至中老年時期加重、發病。男性較女性多,近年來本病在我國逐漸增多,成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腦動脈硬化的征兆
1、感情異常
腦動脈硬化早期易激動,缺乏自制力,隨著病情的加重會逐漸出現表情淡漠,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對人缺乏熱情。容易激動,有時無故悲傷或嬉笑、焦慮、緊張、多疑、恐懼。對工作有時消極怠工,有時歡快積極。
2、神經衰弱
腦動脈硬化早期多呈現一種神經衰弱的症狀,醫學上稱為“動脈病性神經衰弱”,表現為頭痛、頭暈、頭部有緊箍和壓迫感,有耳鳴、嗜睡等症狀,記憶力減退,容易疲勞。
3、判斷能力低下
常表現為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處理問題不果斷,往往要靠別人協助處理,對突然出現的生活瑣事表現驚慌和憂慮。
4、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表現為皮膚劃紅症(皮膚被抓劃後可發紅並隆起),手腳發冷,全身及局部發汗,頭發早白、早禿。
5、行動異常
腦動脈硬化中後期可出現走路及轉身不穩,表現為步態僵硬、緩慢或行走不穩。
6、癫痫痙攣發作
局限性癫痫是腦動脈硬化後期的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身體某部位發生陣發性、痙攣性抽搐。有的病人可出現不自主的運動。嚴重者可因腦動脈硬化出血、血栓形成而出現昏迷癱瘓等。
老人無故下肢疼動脈硬化在作怪
中老年人出現下肢疼痛、麻木、酸脹或間歇跛行時,很多人都誤認為是老寒腿、骨質疏松、關節炎等,自行診斷後吃點止痛藥、補點鈣劑後,病情卻不見好轉。
老年人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下肢疼痛,可能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造成的惡果。
下肢動脈硬化的治療是十分困難的,這種病重在預防。建議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合理飲食,積極治療原發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如果出現下肢疼痛、跛行、發涼及時到醫院求醫治療。如果已診斷為下肢動脈硬化,要禁止赤足行走,不要用熱水燙腳,防止燙傷。同時注意穿鞋不要過緊。以免磨破腳,防止感染,每天換襪。要經常抬高下肢、按摩下肢,促進血液循環。
如果病情已發展到肢體潰爛,自己亂抹藥膏將會加重病情,必須馬上就醫。至於藥物治療,可用擴張血管藥、抗凝藥。有些下肢動脈硬化嚴重的病人,可以采取手術開刀治療或者采用下肢靜脈代替動脈搭橋辦法恢復血流。如果下肢和足部出現潰爛時,嚴禁用油膏,可用雙氧水、甲硝唑溶液。慶大霉素液沖洗病灶,然後用紗布覆蓋,定期到醫院換藥。
老人眼前常發黑動脈硬化要入侵
頸動脈粥樣硬化常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一部分表現。多見於40歲以上男性及絕經期女性。主要症狀為一過性頭暈、眼前發黑、一側肢體短暫性無力,如果繼續惡化甚至出現永久性偏癱的嚴重後果。
眼前發黑警惕頸動脈硬化
端午節剛過,王老先生就總感覺頭暈,眼前還經常出現黑曚。家人陪著他到醫院做檢查,B超結果顯示王老的頸動脈嚴重狹窄,頸部血管可以聽到明顯的雜音。專家為王老明確了診斷——頸動脈粥樣硬化及狹窄。
專家介紹,王老的病情是由於頸動脈粥樣硬化及狹窄性病變引起的,主要症狀為一過性頭暈、眼前發黑、一側肢體短暫性無力,如果繼續惡化甚至出現永久性偏癱的嚴重後果。這是由於頸動脈狹窄性病變後,造成的腦血流減少,此時頸動脈粥樣斑塊脫落或斑塊破裂形成的微血栓脫落可能造成腦梗塞,繼而引發缺血性腦卒中。
頸動脈粥樣硬化常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一部分表現。多見於40歲以上男性及絕經期女性。它可能與年齡增加、高血壓、高脂血、糖尿病、吸煙、肥胖等因素有關。由於頸動脈和腦血管的距離很近,因此一旦斑塊破裂、形成血栓,腦中風的表現可能更快。
因此,已經確診為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有規律地服用擴張血管、調節血脂、抗血小板、溶解血栓和抗凝等各種藥物,做到藥物治療方案個體化。而預防血栓形成用最便宜、最有效的百年老藥阿司匹林,用量75毫克—80毫克,每日1次,晚上睡前服用。同時可服用他汀藥物降脂,並通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的作用、抗炎作用及其他等促使斑塊穩定。
(實習編輯:梁慧儀)
1、柴胡 藥用部分為柴胡的根或全草,味苦,性微寒,入肝腎二經。主要含柴胡酮、植物甾醇、脂肪酸、柴胡皂苷。具疏氣、解郁、
在高血壓的初期和中期,很多人的身體沒出現什麼症狀,自覺自身的身體狀況尚可,從而拒絕吃藥或對吃藥感到厭煩,其實這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