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腦卒中 >> 腦卒中肩關節半脫位

腦卒中肩關節半脫位

  腦卒中肩關節半脫位

  1、矯正肩胛骨的姿勢

  良肢位擺放:仰臥位時,患側肩胛骨下墊枕,使其處於前伸位,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後,腕關節和手指伸展;患側臥位時,患側肩前伸,前屈,伸肘,前臂旋後;健側臥位時,患側肩和上肢充分前伸,肘關節伸展。坐位時,在患肢前方放置一平桌,將患肢托起,站位或行走時,治療師應對患肢充分保護,避免自然下垂。Bobath式握手:雙上肢伸展充分上舉,多次反復進行,臥位、坐位均可。向患側翻身:抵抗肩胛骨向後縮。活動肩胛帶:患者取坐位,雙上肢放在體側,主動聳肩,治療師站在患者的後面,一手放在腋下,在聳肩時給予適當輔助。當該動作完成時,治療師可在患肩上加阻力,令其完成聳肩動作。

腦卒中肩關節半脫位

  2、刺激肩周圍穩定肌的活動和張力

  牽拉反射:治療師一手支撐住患臂伸向前,另一手輕輕向上拍打肱骨頭,肘的牽拉反射使三角肌和岡上肌的肌張力和活動性增加。快速刺激:在岡上肌、三角肌、肱三頭肌上由近及遠做快速快速摩擦或以冰塊刺激。患側負重:患者取坐位,頭轉向患側,健手協助控制使患側肘關節伸展,腕關節背屈,患手放在坐位臀部水平略外側,讓軀體向患側傾斜。關節擠壓:患者取側臥位,患側在上方,患側肩關節屈曲,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後,腕關節背伸,治療師一手放在肘關節處,另一手握患難與共手,手掌相觸,沿上肢縱軸,向肩關節處施加壓力,患者予以對抗,讓患者體會在此過程中的感覺,逐漸學會抵抗治療師手。

  3、保護肩關節全范圍無痛性被動活動度

  肩胛胸廓關節運動:治療師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肩胛下角,被動地完成各個方向運動。肩關節屈曲、外展運動:治療師一手扶持肩胛骨,另一手固定上肢,按肩肱關節與肩胛胸廓關節2:1的運動比例向前上方運動,肩關節運動過程中,要將肱骨頭向關節窩處擠壓。

  肩關節半脫位的致因目前考慮主要有四個方面:

  a、以岡上肌為主的肩關節周圍肌肉的機能下降;

  b、肩關節囊本身的松弛,破壞及長期牽拉延長;

  c、肩胛骨周圍肌肉的癱瘓、痙攣及脊柱直立的影響所致的肩胛下旋;

  d、岡下肌和三角肌後部都有明顯的萎縮,並且不能使松弛的關節囊緊張,我們針對其致因采取多種康復措施。

  良好肢位:避免了異常肌張力的形成和強化,同時也保護了肩關節囊和韌帶不繼續松弛和發生繼發性損傷。在坐位和站立位或行走時盡可能不用吊帶,吊帶妨礙患肢的活動,增加屈肌張力,不利於支撐姿勢,妨礙正常步態。

  矯正肩胛骨的位置:通過矯正肩胛骨的位置使關節盂位置正常,以恢復肩部原有鎖定機制,如向患側翻身,矯正及控制引起肩胛骨下降、後縮、下旋等所引起肩周圍肌力失衡現象。被動糾正“翼狀”肩胛。雙手交叉上舉;促進肩胛骨前伸,通過牽拉反射,增加三角肌和岡上肌的張力和活動。主動聳肩活動,增加肩胛上提肌的張力和活動,緩解了肩胛下提肌痙攣,從而對抗肩關節下旋。

  刺激肩周圍肌群的活動:我們應用神經促通術及上肢本體感覺強化訓練。快速刺激,加強感覺信息的輸入,使肩周圍肌肉產生興奮,從而誘發肌肉活動。通過牽拉反射,誘發正常肌力產生,改善了肩周圍肌肉力量對比,使痙攣肌肉得到抑制,癱瘓肌肉得到改善,增加了肩關節的穩定性。關節擠壓,使患者肩、肘、腕關節接受本體感覺刺激,抑制異常運動模式引出並促進正常運動模式的建立。同時也是誘發肌肉反應,強力擠壓促進關節周圍肌肉協收縮,輕微擠壓抑制痙攣肌肉,使屈肌痙攣得到緩解。

  肩關節被動活動:應在不損傷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情況下進行,被動活動肩關節時,弛緩期肩關節有被動活動范圍要控制在正常活動度的50%,隨著肌力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加,無論在治療中,還是在日常生活轉移過程中,治療師及家始終應牢記加強對患肩的保護,千萬不可牽拉患側上肢,以防加重脫位,造成肩痛,增加治療難度。

  偏癱患者肩關節半脫位采取早期康復治療,肩關節半脫位的治愈率明顯高,這是因為早期康復治療充分保護了偏癱肩關節的正常肢位,使偏癱上肢的康復並非走一般模式,即“軟癱——痙攣——分離”,而是“軟癱——分離”的運動模式。縮短康復時間,提高上肢運動功能,減少誤用征、廢用綜合征的發生率。

  肩關節半脫位如何治療

  有少數肩關節脫位需要手術復位,其適應症為:肩關節前脫位並發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向後滑脫阻礙手法復位者;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頭與關節盂之間影響復位者;合並肱骨外科頸骨折,手法不能整復者;合並喙突、肩峰或肩關節盂骨折,移位明顯者;合並腋部大血管損傷者。

  肩關節半脫位治療有三個方面:

  ①通過糾正肩胛骨的位置,進而糾正關節盂的位置,以恢復肩部的自然絞索機制;

  ②刺激肩關節周圍起穩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動或增加其張力;

  ③在不損傷肩關節及周圍組織的情況下,維持全關節活動度的無痛性的被動活動范圍。

  1.糾正肩月甲骨的位置

  關鍵是抑制使肩胛骨內收、後縮和向下旋轉的肌肉的肌張力。方法有:手法糾正肩胛骨的位置,使肩胛骨充分前屈、上抬、外展並向上旋轉;患側上肢伸展持重(坐位);臥位向患側滾動等均可降低上述肌肉的張力。在做上述活動時,每次應持續盡可能長的時間,因為只有持續性的牽拉才能降低肌張力。

  2.刺激肩關節周圍起穩定作用的肌肉。

  所有刺激患側上肢功能恢復的方法,均可用於活化穩定患側肩關節的肌肉。患側上肢持重並通過壓迫關節,反射性地刺激肌肉的活動,是尤其有用的方法。此時治療師必須用雙手保持患側肩胛骨位置的正常,並使患側肘關節處於伸展位。通過仔細的分級刺激,有關肌肉的活動可更直接地被促進。治療師把患者的患側上肢托向前方,用另一只手在腋下快速而有力地向上拍打肱骨頭,引起牽張反射來增加患側上肢的張力和活動。治療師站在患者前方,向前抬起患者的患側上肢,然後用手掌沿患側上肢的方向快速地反復地向患者手掌加壓,並要求患者保持掌心向前,不使肩後縮,這項活動可刺激肩關節後方肌肉的活動和張力。治療師用手在岡上肌、三角肌和肱三頭肌上用力按摩由近及遠地快速進行。用冰快速地按摩有關肌肉,可刺激肌肉的活動。

  對三角肌及岡上肌用功能性電刺激及肌電生物反饋進行治療也是有效的方法。

  針灸,尤其是電針治療也可能對提高肌張力有一定作用。

  3.維持全關節活動度。

  肩關節半脫位者易出現肩痛和關節活動受限,所以維持關節的活動范圍是重要的。包括被動運動和自助被動運動。在治療中應注意避免牽拉損傷患側上肢而引起肩痛和半脫位。被動活動中一定要注意保護肩關節,每日1-2次即可,不宜過多進行。自助被動運動往往不能達到充分的關節活動范圍,不能保護肩關節,在使肘關節充分伸展時有可能過度牽拉肩關節,從而有引起肩痛、半脫位(或使其加重)、不能保持充分的關節活動度之可能,應予注意。

  陳舊性肩關節脫位的處理:脫位在三個月以內,年輕體壯,脫位的關節仍有一定的活動范圍,X線片無骨質疏松和關節內、外骨化者可試行手法復位。復位前,可先行患側尺骨鷹嘴牽引1~2周;如脫位時間短,關節活動障礙輕亦可不作牽引。復位在全麻下進行,先行肩部按摩和作輕輕的搖擺活動,以解除粘連,緩解肌肉痙攣,便於復位。復位操作采用牽引推拿法或足蹬法,復位後處理與新鮮脫位者相同。必須注重,操作切忌粗暴,以免發生骨折和腋部神經血管損傷。若手法復位失敗,或脫位已超過三個月者,對青壯年傷員,可考慮手術復位。如發現肱骨頭關節面已嚴重破壞,則應考慮作肩關節融合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肩關節復位手術後,活動功能常不滿足,對年老患者,不宜手術治療,鼓勵患者加強肩部活動。

 

熱門文章
秋季要如何防治高血壓

芹菜的降壓效果非常好,還有降糖、降血脂的功效,很適合患高血壓和高血脂的人群食用。中國吃網餐飲網為你介紹秋天高血壓怎麼防治

高血脂要如何去預防呢?

1、肥胖者要控制飲食,控制攝入量,增加消耗,使體重逐漸恢復到標准體重。  2、飲食要以低脂、低膽固醇、適量蛋白質的食物為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