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康復”二字,很多人會想:“不就是生完病以後,調養調養身體嗎?”其實不然。1月29日,在自治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的醫患聯誼會上,康復科專家告訴記者,很多腦外傷、神經系統疾病的急、危、重患者,經過醫院搶救治療後,生命雖然保住了,但往往會遺留一些肢體上、語言上的功能障礙。如果患者能及時通過物理療法、運動療法、假肢矯形器裝配,甚至心理輔導等方法進行系統的康復治療,消除或減輕其功能障礙,就能讓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活與勞動能力,重返社會與家庭。
桑蘭生活能自理康復治療功勞最大也許不少人會認為,康復醫學是殘疾人的事,其實不然。據自治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陳啟波介紹,康復醫學在我國有廣泛的社會需求,因為疾病同樣能使人致殘。特別是在人口逐漸老化、疾病譜轉變為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為主的背景下,疾病大多難以完全“治愈”,患者往往不得不帶著某種“慢性疾病”狀態或“功能障礙”的狀態長期生存下去。
那麼如何讓患者盡快地、最大程度地恢復身體的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動能力,減輕家屬的負擔。陳啟波指出,這不但是臨床治療醫學的任務,更是康復醫學的任務。“體操運動員桑蘭就是康復治療的受益者。”康復主治醫師劉強向記者舉了一個典型的例子,桑蘭屬第6、第7頸椎骨折脊髓損傷,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喪失了大部分活動能力。“但現在的桑蘭可利用無知覺、無運動能力的手在佩戴工具的情況下自己吃飯、洗臉、刷牙、穿衣服,甚至還能熟練操作電腦。”劉強表示,這都要歸功於桑蘭在手術後7天就及時接受了系統的康復治療。
不及時康復後遺症多多上林縣68歲韋老伯2年前突發中風,雖及時進行了手術,但他的左側肢體仍出現了偏癱,無法行走。家人四處尋偏方吃中藥,但就是沒想到送到醫院進行系統的康復治療,現在2年過去了,韋老伯走路時左腿仍無法保持正常步態,需要“劃一大圈”才能邁出一小步。
“其實,疾病的後遺症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陳啟波表示,如果能在早期接受康復訓練,很多病人的功能恢復效果會非常好。但相當比例的病人在治療之後,並沒有獲得應有的生活質量,他們甚至以為,疾病的後遺症不可避免。
所謂康復醫學,是指對疾病所導致的人體功能改變,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陳啟波告訴記者,康復醫學涵蓋了很多方面,像腦外傷後遺症、神經系統疾病、脊柱相關疾病和骨關節疾病的早期和中後期,都可以進行相關的康復治療。
康復治療後90%中風患者生活能自理據專家介紹,按照現代康復醫學的理念,任何一個臨床醫學學科都需要康復醫生跟進輔助。“做不做康復,病人的生活質量可能有天壤之別。比如韋老伯,如果腦中風術後能積極接受康復治療,結局就會大不同。”康復醫師劉詩丹表示,如果腦中風後存活患者能進行積極的康復治療,至少90%的患者能重新步行和自理生活,30%的患者能恢復一些較輕的工作。相反,不進行康復治療者,上述兩方面恢復的百分率相應地只有60%和5%。
“然而,臨床上卻有許多患者中風後,命是保住了,但因為家屬沒有及時讓患者接受康復治療,延誤了患者康復的最好時機,使患者留下難以逆轉的後遺症,甚至終生生活不能自理。”劉詩丹建議,腦中風患者在生命體征穩定後就應該讓康復治療介入,現在醫學界還提出了超早期康復治療的概念,也就是發病後6小時內接受康復治療。
患者發病後自理能力較差,對治療的選擇權往往就落在了其家人身上。專家呼吁,患者家屬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後,就應讓患者盡早接受專業的康復治療,這樣不僅有助於患者身體功能的恢復,也能夠減輕日後為護理患者所需要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概 述 高血脂是臨床上發病率比較高的慢性疾病,一般來說患者出現高血脂是需要及時開展治療的,不僅僅是
概 述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心髒對於自己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的,按時卻沒辦法做到每一個人都可以好好的愛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