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是心源性腦梗死的最重要原因,心電圖是診斷房顫的最可靠方法
●一旦診斷有房顫,就要進行腦梗死風險的評估,風險高者,需要接受積極的抗凝治療
正常情況下,心髒規律地搏動,不會產生血栓;若心髒發生病變,就可能產生血栓。房顫時,心房搏動完全無規律,可在心房和心耳中產生血栓;急性心肌梗死和心髒瓣膜病變時,可在梗死的心壁處或病變的心髒瓣膜上產生血栓。這些血栓很容易脫落而堵塞腦血管,就像老舊自來水管壁上的鐵銹塊,會隨著水的流動而堵在下游較細的水管中。大量醫學研究已經證明,房顫是心源性腦梗死的最重要原因,占所有心源性腦梗死的半數以上。
房顫導致的腦梗死往往更嚴重
房顫是老年人中非常常見的心髒病變,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增多,在80歲以上人群中,房顫的患病率可達6%~8%。我國的統計數據顯示,在腦梗死患者中,有房顫者可達11%,而在歐美國家人群中,房顫的患病率高達25%。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是無房顫同齡人的6倍。在高齡老人中,房顫很可能是導致腦梗死的最重要原因。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房顫人群明顯增多,由房顫導致的腦梗死也將明顯增多。
缺血性腦卒中,俗稱腦梗死,是指腦組織因為供血的血管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細胞死亡,所引起的局灶性(部分性)神經功能缺損。若腦梗死的體積較小或位於“功能啞區”(不影響運動或感覺的腦區),則患者沒有明顯的軀體運動或感覺異常,不易被發現,被稱為“靜息性腦梗死”。導致腦梗死的病因有多種,可以是局部較小腦動脈的硬化和閉塞,可以是大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隨血流流動堵塞了下游的血管,也可以是來自心髒的血栓(血凝塊)堵塞腦的動脈等。其中,由來自心髒的血栓堵塞腦動脈所導致的腦梗死,就稱為心源性腦梗死。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來自心髒的血栓通常體積較大,容易堵塞較大的腦動脈,因而導致的腦梗死面積大、臨床症狀重、死亡率和殘疾率很高,危害性不言而喻。同時,由於心髒中的血栓持續存在,故房顫患者特別容易有腦梗死的復發。
減少心源性腦梗死從兩方面入手
為減少房顫等因素導致的心源性腦梗死的發生,醫學專家們開展了許多研究,也找到多種有效的防治方法。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兩方面:一是提高對房顫的識別率;二是對房顫者予以抗凝治療(就是用藥物化解血液中的血栓)。
房顫的臨床表現不典型,有時很難識別。典型表現有心慌、疲乏、胸悶、氣急等,有時自測脈搏會發現明顯的脈搏不規則。心電圖是診斷房顫的最可靠方法。按照房顫的持續時間長短,可以分為發作性、持續性和永久性。發作性房顫占所有房顫的一半左右,且其導致腦梗死的危險與其他房顫相同,但因為是“短暫發作”(可在睡眠中發生),非常容易被忽略。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測或持續時間更長的檢測,能夠比普通心電圖更為敏感地發現房顫。
一旦診斷有房顫,就要進行腦梗死風險的評估,即計算房顫患者每年發生腦梗死的可能性,風險高者,需要接受積極的抗凝治療。臨床常用的評估房顫者發生腦梗死的方法是用CHADS2評分。CHADS2評分越高,發生腦梗死的危險性越高。CHADS2評分分別為1、2、3、4、5和6分時,每年發生腦梗死的危險分別為2.8%、4.0%、5.9%、8.5%、12.5%和18.2%。
由於不同CHADS2評分者每年發生腦梗死的風險不同,故需要對不同評分者予以不同的處理。原則上,評分為0分者,腦梗死風險最低,可以不用抗凝治療;評分為1分者,可以不用抗凝治療或僅服用阿司匹林。評分為2分及2分以上者,均應予以抗凝治療。
抗凝藥物有兩大類
為預防心髒內血栓的栓塞,抗凝治療必須長期堅持。抗凝治療包括兩類藥物,一是傳統的華法林,另一個是目前剛上市的新型口服抗凝藥。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或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中成藥不能達到抗凝的目的。
華法林的優點在於已經長期使用、臨床經驗多、療效確切、價格便宜;缺點在於出血的發生率高和使用不方便。因為華法林在體內的代謝會受到多種藥物和食物的影響,血中的藥物濃度非常不穩定,藥物濃度低會無效,藥物濃度高則會增加出血風險。要保持好平衡,既要有抗凝效果,又不能增加出血風險,患者在服藥期間,需要經常進行血液檢測,每2~4周查一次凝血指標INR(國際正常化比值,始終保持INR在2~3,低了要加量,高了要減量,非常不便。在我國,多數基層醫院無法檢測INR,患者必須每2~4周去大醫院做檢查,而去大醫院檢查又非常費時費力,故許多患者不能堅持這種有效又價廉的抗凝治療。
近年來,新型口服抗凝藥陸續上市,如達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其中,達比加群已經被我國批准用於房顫患者的腦梗死預防治療。與華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藥的優點在於使用方便(無須定時驗血)、療效確切、安全性好(尤其是腦出血危險性明顯低於華法林)。缺點在於價格昂貴,且目前尚未納入醫保。
抗不抗凝
看腦梗死風險大小
任何藥物治療都有利有弊,天下也沒有只有療效而沒有副作用的藥物。因此,對抗凝藥物治療,患者也應該抱有一種理性的態度。如果治療的獲益大於危害,就應該使用,即發生腦梗死危險越大者,越應該使用。下面,以不同CHADS2評分者來舉例:
若患者的CHADS2評分為5分,不接受抗凝治療,那麼在每100例患者中,每年會發生腦梗死12.5次;而抗凝治療的療效是,每治療12例患者,能減少1次腦梗死發生;若100例患者全部接受抗凝治療,則每年可以減少8次腦卒中發生。簡單地說,就是每100例患者,若不接受抗凝治療,每年會有12.5個人發生腦卒中;若治療,每年只有4.5個人會發生腦卒中。
若患者的CHADS2評分為6分,不接受抗凝治療,在每100名患者中,每年會發生腦卒中18.2次;而抗凝治療的療效是,每治療8例患者,就能減少2次腦卒中發生;如果100例患者全部接受抗凝治療,每年可減少12次腦卒中發生。簡單地說,就是每100例患者,若不治療,一年內有18.2個人發生腦卒中;若治療,一年內只有6.2個人會發生腦卒中。
實際上,在醫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是可以將抗凝治療的不良反應,尤其是嚴重出血風險降到最低的。目前的科學研究提示,高血壓(收縮壓大於160毫米汞柱),肝功能異常(慢性肝病、膽紅素高出正常值2倍或轉氨酶高出正常值3倍),腎功能異常(慢性腎病、腎移植、血肌酐大於200毫摩/升),有大出血、貧血、腦梗死病史,年齡大於65歲,使用華法林時INR控制不好(60%以上的時間段INR不在2~3范圍),長期飲酒或服用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多種鎮痛劑)者,發生出血等不良反應的危險性高。因此,患者應注意積極地控制其他疾病,避免長期飲酒和應用會影響抗凝效果的其他藥物。有其他難以控制的疾病者,需經醫生綜合評估後,方可開始抗凝治療。
腦血管畸形是腦部血管發育異常所形成的畸形血管團,臨床上可以看到的腦血管畸形有四種類型: 動靜脈畸形(AVM)、海綿狀血
概 述 在臨床上一般認為把毛種原因導致血管內的壓力增高這種情況稱為是高血壓疾病,然後高血壓疾病大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