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過統計,目前在我國,每12秒鐘就有1位腦中風新發患者,每21秒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腦中風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殘和致死的疾病,這其中不乏中青年患者。因此,專家強調,中青年人也不可忽視腦中風,應該從生活方式開始預防中風、控制中風出現的各種危險因素。尤其是要仔細觀察中風的一些前兆症狀,如說話含糊不清或一側肢體麻木等,不要認為自己平時身體健康就認為腦中風離自己很遠,因此也不了解中風的征兆,從而失去了最佳的診療時機。
腦中風患者的主要症狀是面癱、肌無力、語言困難。如突然出現嘴角眼角下垂、不能伸舉上肢、無法清晰吐字與人溝通。有時候會出現一過性的“中風症狀”,因持續時間很短,病情迅速好轉,常被患者及家屬忽視。專家認為,這很可能是俗稱的“小中風”,即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這也是腦中風的重要征兆,半數以上的病人在腦中風發作前都曾發生過tia,20%tia患者在隨後的3個月內會發生中風。因此,如突然出現類似中風的一過性症狀,也應該立即就醫,進行全面排查。尤其是對於具有中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果在症狀發生3小時之內就診,就可以贏得一種叫“組織纖維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劑溶栓治療”的機會,能夠避免多種類型中風後的致殘。 要預防中青年人發生腦中風,主要是要控制三高並優化患者的生活方式。隨著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向年輕群體的侵襲,飲食不健康、運動不積極等不良的生活在年輕群體中的普遍化,年輕人群中風的風險大大增加,控制危險因素勢在必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房顫等疾病,吸煙、酗酒、運動量過少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都是造成中風的危險因素。因此,預防中風,首先應該控制高血壓,已有高血壓患者必須血壓應維持在140/90mmhg以下,有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血壓應低於130/80mmhg;其次,控制高血糖,通過飲食控制、體育鍛煉和合理用藥,將血糖控制在較低水平,盡量減少對於血管的損傷;第三,控制高血脂,最主要的就是要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到100mg/dl以下,有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應將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80mg/dl以下。在生活方式上,應該立即戒煙,並避免被動吸煙;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合理飲食:每天每天至少吃5種以上的水果或蔬菜,每天攝入鈉小於3克,鉀大於5克;每天適度體育鍛煉至少30分鐘;男性每天飲酒不得超過1兩白酒、女性不得超過半兩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