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對454例中風病人的研究發現,中風常見預兆依次為:(1)頭暈,特別是突然感到眩暈。(2)肢體麻木,突然感到一側面部或手腳麻木,有的為舌麻、唇麻。
(3)暫時性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
(4)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
(5)與平時不同的頭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暈倒。
(7)短暫意識喪失或個性和智力的突然變化。
(8)全身明顯乏力,肢體軟弱無力。
(9)惡心嘔吐或血壓波動。
(10)整天昏昏欲睡,處於嗜睡狀態。
(11)一側或某一側肢體不自主地抽動,。
(12)雙眼突感一時看不清眼前出現的事物。
大約1/3的中風病人在發病前都有過“小中風發作”的情況,小中風發作是指病人突然出現上述症狀,僅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但均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往往被病人及家屬忽視而不去就診,這是非常危險的。
專家認為,對於有上述症狀的病人,應首先做頸部超聲檢查、CT掃描或核磁共振,如這些檢查提示有腦血管狹窄,則應進一步進行全腦血管造影檢查,因為目前全腦血管造影是診斷腦動脈狹窄的金標准。腦血管造影能夠提供其他檢查方法無可比擬的高度清晰的血管圖像,可測量狹窄程度,並結合臨床表現,以決定如何治療。
在腦血管內置入支架是國際上近幾年興起的一項微創技術,將一根極細的導管從大腿根部動脈穿刺直達腦動脈狹窄處,然後通過導管把支架置入,擴張狹窄的血管,使血流重新通暢。血管內支架置入不需開顱和暴露腦組織,病人痛苦少恢復快,已成為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有效方法。
藥物釋放支架“心扉”是專門設計用來解決支架內再狹窄的問題,將普通支架的術後再狹窄率從30-40%降低至0-5%。目前“心扉”已經廣泛應用於治療冠心病,但在腦血管缺血的治療領域國外也尚在探索階段。我國醫學界近來已成功地將此項技術應用於腦血管治療,為病人血管長期保持通暢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手段。
中風,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臨床以發病急驟、病程長,病殘率高為特點。為此,對此類病人除認真實施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同時還要加強功能訓練,方可收得較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保持良好體位是防止足內翻尖足,肘關節及手指屈曲痙攣第一步,為將來下床活動有一個正確姿勢打基礎。
2防止足內翻尖足,帶腳行器,防止肘關節及手指屈曲痙攣,患肢平放,手握布卷。為了避免褥瘡發生,可改變姿勢,但應始終保持足部功能位,待病人能在床邊或椅子上練習坐位及站立時,要注意防止肩關節亞脫位,帶三角巾。
3關節可動阈的活動方法
3.1上肢的活動方法。
准備姿勢:護理人員站在患者的患側旁,一手握住患者手腕,另一手置於肘關節上方。第一步,將患肢慢慢向上伸直;第二步,將患肢慢慢地置於頭頂,肘關節和肩關節自然屈曲;第三步,回到准備姿勢,重復第一步;第四步,將患肢橫於胸部,回到准備姿勢。
3.2手的活動方法。
手是最難恢復的部位,應特別注意功能訓練護理。一手握住患手的四指,另一手握手腕,使手指,拇指劃圓轉動。
4下肢的活動方法准備姿勢讓患者仰臥位,護理人員站在患者的患側一邊。然後護理人員握住患者的患肢足踝部,另一手握在膝關節下面,使髋關節,膝關節,屈曲,伸展,內旋外旋,內轉,外轉。
(實習編輯:梁慧儀)
心肌梗死只是一個與嚴寒季節有關的疾病?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高溫天氣裡冠心病發病率不會降低,心肌梗死也經常發生
1、嚴格控制鹽的攝入 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和氯,而鈉在人體內具有“水化”組織的作用,體內的鈉和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