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說起“卒中”,或許令人有些陌生,但說到它的俗稱“中風”,人們都不會對這一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突發性疾病感到陌生。
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題是:“六分之一”。這一主題的由來正是當今世界卒中的發病現狀:全世界每6個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殘。
發病——家人不可亂喂藥
卒中,也就是人們俗稱的中風,主要包括腦梗死、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等一組以腦組織缺血或出血性損傷為表現的急性腦血管病。
卒中的發病往往十分突然,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患者的腦神經功能將以每分鐘一百九十萬個神經元的速度迅速喪失。一般來說,腦組織在缺血3小時後就可能出現不可逆轉的變化。腦梗死病人如果在3小時內能獲得溶解血栓治療,就能恢復部分腦功能。
對卒中患者來說,無疑時間就是生命。我國著名腦血管病專家、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教授指出,及時救治的前提在於提高人們對卒中基本症狀的認識,以下六大表現是最常見的卒中症狀:
一,突發顏面部、上肢或下肢的無力或麻木,尤其當發生於單側時。
二,突然言語困難或語言理解困難。
三,突發單側或雙側視力減退、雙眼出現復視。
四,突然出現行走困難或不能平衡。
五,突發眩暈,有天旋地轉的感覺。
六,突發不明原因的強烈頭痛,並超過一小時。
王擁軍教授特別強調,一旦有患者突然發病,其家人往往會在慌忙間喂其服用快速降壓藥甚至安宮牛黃丸等藥物。殊不知,亂喂藥對患者來說十分危險,不僅容易造成肺部感染,更可能導致患者的血壓在短時間內降得過低。因此,正確的做法是及時撥打急救電話,讓患者就地側臥,等待救治。
警惕——小中風是中風警報
小卒中是卒中的重要先兆,然而這一卒中前的“警報”往往被患者所忽視。
在醫學上被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的小卒中,雖然對人的危害不大,常常僅表現為一過性的肢體無力、麻木、視力減退、眩暈等,且在數分鐘到數小時內就會好轉,但如果不加以重視、采取恰當的治療,真正的卒中將會在短期內發生,因為這些症狀正是由於大腦在短暫性供血中斷後,血流快速恢復引起的。
研究發現,20%的小卒中患者在發病後的3個月內會發生卒中。小卒中發生後的24小時內,20人裡就有1人會繼發卒中。
王擁軍教授建議,一旦出現小卒中相似症狀,應該盡早到神經內科就診,因為這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卒中侵襲前的警報,不要盲目以為休息一會兒就會好,拖延時間只會耽誤治療,錯失腦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機。
預防——中青年人別大意
卒中的發病總是突然,即使得到及時正確的救治,多數患者也會留下或多或少的後遺症。因此,防患於未然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般來說,預防卒中的發生有以下幾大要點:控制已經存在的致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積極、適度地進行體育鍛煉,保證每周三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適度運動;健康飲食和避免肥胖;限制酒精的攝入;戒煙。
高血壓是引發卒中的第一大危險因素。因而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把血壓穩定地控制在安全水平是最重要的。糖尿病是卒中三大危險因素(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之一。血糖升高會對全身的血管都造成危害,其中對腦部的損害往往最為明顯。Ⅱ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卒中的危險是正常人的兩倍。如今,隨著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轉變,高脂、高糖類食物在人們的日常飲食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一旦發現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應該盡早開始治療,預防卒中的發生。
不容忽視的是,在我國,卒中的發病年齡正呈現年輕化趨勢,約有15%的患者是45歲以下的中青年人,這一數字較西方國家提早了10歲左右。頻繁飲酒、吸煙、運動量少、高熱量飲食、夜生活過度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導致卒中年輕化的主要原因,而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情緒焦躁又加重了這些誘因對人體健康的損害。
康復——盡早訓練效果好
卒中不僅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其復發率也很高。如果不幸患上過卒中,再次發生卒中的風險將比普通人高9倍,而再次發生卒中後,後遺症及肢體殘疾往往會比第一次更為嚴重,其中約有25%的病人會因發生第二次中風而死亡。因此,如何避免再次中風,是患者和醫務人員都需要引起重視的。降壓藥、他汀類降脂藥物以及波利維等抗血小板藥物是預防卒中復發最有效的三大類藥物,在沒有禁忌症的情況下,卒中患者應該聽從醫生指導,長期堅持服用。
同時,康復治療也十分重要,雖然無法逆轉腦的損傷,但康復治療可以盡早幫助患者恢復身體的各項功能,預防和減少卒中後的並發症,並改善其心理狀態。心理康復治療、運動療法、言語康復訓練等都是卒中病人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
(實習編輯:梁慧儀)
中風的發病原因有很多,這種疾病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要治療疾病,就應該了解疾病的診斷方法。作為中風患者來說,一定要重視疾病
概 述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或心肌耗氧量驟增致使心肌急劇的、暫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