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腦卒中 >> 引起腦梗死的原因

引起腦梗死的原因

  血液供應障礙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血管病變最重要而常見的血管病變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在此基礎上發生

  的血栓形成。其次是高血壓病伴發的腦小動脈硬化。其他還有血管發育正常,如先天性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可發生血栓形成,或出血後導致鄰近區域的血供障礙;脈管炎,如感染性的風濕熱、結核病和國內已極罕見的梅毒等所致的動脈內膜炎等。

  2、血液成分的改變血管病變處內膜粗糙,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易於附著

  積聚以及釋放更多的五羟色胺等化學物質;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膽固醇、纖維蛋白原等含量的增高,可使血液黏度增高和紅細胞表面負電荷降低,致血流速度減慢;以及血液病如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貧血等和各種影響血凝固性增高的因素均使血栓形成易於發生。

  3、血流改變腦血流量的調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血壓的改變是影響

  局部血流量的重要因素。當平均動脈壓低於9.3kPa(70mmHg)和高於24kPa(180mmHg)時,由於血管本身存在的病變,血管狹窄,自動調節功能失笑,局部腦組織的血供即將發生障礙。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可加速或加重腦動脈粥樣硬化,亦與腦梗死的發生密切相關。

  通常臨床診斷為腦梗死或腦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大多數是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性腦梗死,簡稱為動脈硬化性腦梗死。

  此外,導致腦梗死的另一類重要病因是腦動脈的栓塞即腦動脈栓塞性腦梗塞,簡稱為腦栓塞腦栓塞病人的供應腦部的血管本身多無病變,絕大多數的栓子來源於心髒病。

  一、動脈硬化性腦梗死

  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性腦梗死,簡稱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是供應腦部的動脈系統中的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動脈管腔狹窄、閉塞,導致急性腦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局部腦組織壞死,臨床上常表現為偏癱、失語等突然發生的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舊稱腦血栓形成。

  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動脈硬化。最常見的伴發病是高血壓。兩者之間雖無直接的病因聯系,但高血壓常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加速、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是可以發生與全身各處動脈管壁的非炎症性病變。其發病原因與脂質代謝障礙和內分泌改變有關,確切原因尚未闡明。

  腦動脈的粥樣硬化和全伸各處的動脈粥樣硬化相同,主要改變是動脈內膜深層的脂肪變性和膽固醇沉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及各種繼發病變,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管腔狹窄需達80-90%方才影響腦血流量。硬化斑塊本身並不引起症狀。如病變逐漸發展,則內膜分裂、內膜下出血(動脈本身的營養血管破裂所致)和形成內膜潰瘍。內膜潰瘍處易於發生血栓形成,使管腔進一步變狹窄或閉塞;硬化斑塊內容物或血栓的碎屑可脫入血流形成栓子。

  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的臨床表現腦動脈粥樣硬化性發展,較同樣程度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一般在年齡方面晚10年。60歲以後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發病率增高。男性較女性稍多。高脂肪飲食者血膽固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時易有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其他如在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紅細胞增多症病人中均有較高發病率。

  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約占卒中的60-80%。本病起病較其他腦卒中稍慢些,常在數分鐘到數小時、半天、甚至一二天達到高峰。數天到一周內逐漸加重到高峰極為少見。不少病人在睡眠中發生。約占小半數的病人以往經歷過短暫腦缺血發作。

  起病時可有輕度頭痛,可能由於側枝循環血管代償性擴張所致。頭痛常以缺血側頭部為主,有時可伴眼球後部疼痛。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發生偏癱時意識常很清楚。如果起病時即有意識不清,要考慮椎-基底動脈系統腦梗死。大腦半球較大區域梗死、缺血、水腫可影響間腦和上腦干的功能,而在起病後不久出現意識意識障礙。

  腦的局灶損害症狀主要根據受累血管的分布而定。例如頸動脈系統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病變對側肢體癱瘓或感覺障礙;主側半球病變常伴不同程度的失語、非主側半球病變伴偏癱無知症。病人的兩眼向病灶側凝視。如病灶側單眼失明伴對側肢體運動或感覺障礙,大抵為頸內動脈病變無疑。頸內動脈狹窄或閉塞可使整個大腦半球缺血造成嚴重症狀,也可僅表現微不足道的症狀。這種變異極大的病情取決於前、後交通動脈,眼動脈,腦淺表動脈等側支循環的代償功能狀況。如癱瘓和感覺障礙限於面部和上肢,以大腦中動脈供應區缺血的可能性為大。大腦前動脈的腦梗死可引起對側的下肢癱瘓,但由於大腦前交通動脈的側支循環供應,這種癱瘓亦可不發生。大腦後動脈供應大腦半球後部,丘腦及上腦干,腦梗死可出現對側同向偏盲,如病變在主側半球時除皮質感覺障礙外還可出現失語、失讀、失寫、失認和頂葉綜合征。椎-基底動脈系統動脈硬化性腦梗死主要表現為眩暈、眼球震顫、復視、同向偏盲、皮質性失明、眼肌麻痺、發音不清、吞咽困難、肢體共濟失調、交叉性癱瘓或感覺障礙、四肢癱瘓。可有後枕部頭痛和程度不等的意識障礙。

  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的防治患動脈粥樣硬化著應攝用低脂飲食,多吃蔬菜和植物油,少吃膽固醇含量豐富的食物和動物內髒、蛋黃和動油等。如伴發高血壓、糖尿病等,應重視對該病的治療。注意防止可能引起血壓驟降的情況,如降壓藥物過量、嚴重腹瀉、大出血等。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避免身心過度疲勞。經常進行適當的保健體操,加強心血管的應激能力。對已有短暫腦缺血發作者,應積極治療。這是防止發生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的重要環節。

  二、腦栓塞

  由於異常的物體(固體、液體、氣體)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的頸

  部動脈,造成血流阻塞而產生腦梗死,稱為腦栓塞,亦屬於缺血性卒中。

  腦栓塞約占卒中發病率的10-15%。2/3的復發均發生在第一次發病後的1年之內。

  腦栓塞的病因腦栓塞的栓子來源可分為心源性、非心源性、來源不明性三大類。

  腦栓塞的臨床表現腦栓塞的起病年齡不一。因多數與心髒病尤其是風濕性心髒病有關,所以發病年齡以中青年居多。起病極急驟,大多數並無任何前驅症狀。起病後常於數秒種或很短時間內症狀發展到高峰。個別病人可在數天內呈階梯式進行性惡化,系由反復栓塞所致,腦栓塞可僅發生在單一動脈,也可廣泛多發,因而臨床表現不一。除頸內動脈栓塞外病人一般並不昏迷。一部分病人可在起病時有短暫的意識模糊、頭痛或抽搐。神經系統局灶症狀突然發生,並限於一個動脈支的分布區。因栓塞約4/5發生在腦底動脈環前半部的分布區,因而臨床表現是面癱、上肢單癱、偏癱、失語、局灶性抽搐等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系統病變的表現。偏癱也以面部和上肢為重,下肢相對較輕。感覺和視覺可能有輕度影響。但一般不明顯。抽搐大多數為局限性,如為全身性大發作,則提示梗塞范圍廣泛,病情較重。1/5的腦栓塞發生在腦底部動脈環的後半部的分布區,可出現眩暈、復視、共濟失調、交叉性癱瘓等椎-基底動脈系統病變的表現。

  腦栓塞的治療防治心髒病是防治腦栓塞的一個重要環節。一旦發生腦栓塞,其治療原則上與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相同。病人應取左側側臥位。右旋糖酐40、擴血管藥物、激素均有一定作用。由於風濕性二尖瓣病變等心源性腦栓塞的充血性梗死區極易出血,故抗凝治療必須慎用。

  (實習編輯:梁慧儀)

熱門文章
高血脂在飲食方面要注意什麼

1、洋蔥  近年來發現洋蔥可預防高血脂和冠心病,此外它還含有能刺激血溶纖維蛋白活性的成分,洋蔥也是目前所知唯一含前列腺素

心髒跳動不齊心慌是有心髒病嗎

概 述 一般來說心髒病的最常見的症狀,包括胸痛和胸悶心慌等等的不適症狀的。除此,心髒疾病還有很多的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