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源性血壓異常
頸源性血壓異常(高血壓或低血壓)多發於中老年人,約占高血壓病人群的22%,占頸椎病人群的7%。
頸源性血壓異常多是頸椎病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失常,和頸部交感神經受刺激而引起的功能紊亂有關。頸上神經節附著於頸椎的橫突上,頸椎錯位使橫突移位,或頸椎錯位傷引起的無菌性炎症,均可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而發生腦血管痙攣,血壓升高。若此種刺激持續存在,會繼發腦血管舒縮中樞功能,而發展成為全身小動脈痙攣,導致血壓增高。值得注意的是頸源性血壓異常早期血壓多不穩定,中後期血壓才持續性升高或降低,多伴有頭痛、頭暈、頸背酸疼、失眠、手麻、視物不清、脫發、心慌、氣短等頸椎病症狀。
為了避免頸椎病導致的高血壓,生活中作為健康人,應該積極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比如在進行看電視、打牌、下棋等活動時,注意坐的姿勢,不要時間過長,最好能中間多活動幾次,以免造成頸椎病。不要長期躺在床上看書或躺著看電視,以免使頸椎長期處於扭曲狀態,而造成頸椎病。
另外,要注意平時頸部保暖,冬天外出時應戴上圍巾,防止頸部受寒。夏天不要在電風扇或空調下直吹。出汗後不要馬上用冷水沖洗。
需要注意的是:頸椎病不一定都會有高血壓,高血壓也不一定都是頸椎病所致!高血壓雖說也不是絕症,但是一旦發病將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特別是在頸椎病和高血壓一起發作的時候,更是苦不堪言。因此頸椎病患者,千萬要及早治療,做好保健護理,以免並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