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詢描述: 房顫為什麼要抗血栓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作者:胡大一 2005-2-510:37:07點擊:634次發表評論 心髒就象一個泵,每次搏動都將血液泵向全身,為全身的組織和器官提供氧氣和營養物質。心髒的這種機械活動是受電活動控制和支配的,正常情況下,電活動來源於位於心房的窦房結,窦房結規律發出電脈沖,每分鐘60-100次,向心髒各部分傳導,引起心髒各部位順序收縮(心房到心室)。房顫時,心髒的電活動不再受窦房結支配,被心房內快速,雜亂無章的電活動替代,相應地心室出現快速而沒有規律的收縮和舒張。大部分房顫是有原因的,如風濕性心髒病、冠心病、高血壓、甲亢等,多表現為持續性房顫,也有少部分找不到原因者,稱為孤立性房顫。 據統計,房顫大約占成年人群的4%,40歲以後房顫發生開始增加,65歲以後開始顯著增加。老年人房顫發生率約7-14%。 房顫時心排血量減少四分之一以上,甚至達到50%,尤其同時存在心室功能有損害時。房顫可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和肺水腫,誘發心肌缺血。由於心房失去收縮能力,容易導致心房內血栓形成,脫落後引起腦栓塞或其它外周血管栓塞。房顫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房顫病人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率平均每年5%,占腦梗塞的10%-15%;有非瓣膜病性房顫的病人,發生腦栓塞的危險是沒有房顫的5-7倍,當心髒有瓣膜病時(如風濕性心髒病),發生比例更高。房顫導致的腦卒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給患者本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據國外5個大規模臨床試驗(AFASAK,SPAF,BAATAF,CAFA,SPINAF)的綜合分析報道,長期口服可密定(華法令)降低房顫病人腦卒中發生率達68%,在適當監測的情況下,不增加大出血的發生率,是房顫病人預防腦卒中的有效措施。 口服抗凝藥物最大的顧慮是對出血的擔心,所以對凝血監測是必須的,目的是在保證抗血栓療效的同時,又避免出血的發生。近年來國際上采用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准化比值(PT/INR)監測可密定用藥,事實證明,大出血的發生率並不明顯高於口服的阿司匹林。 我們自己的體會是,抗凝(血栓防治)門診加床旁PT/INR監測(Hemochron),是提高華法令抗栓療效,確保病人安全性的有力措施,結合對病人各種方式的宣傳教育,還可提高病人用藥的依從性,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抗病的自信心。
小兒腦癱大多母親分娩時困難,引起胎兒窒息或顱內出血,出生後不呼吸,腦缺氧時間較長所致。所以進行孕前檢查預
醫生提示高血壓是慢性疾病,病人需要長期治療,而高血壓的治病關鍵就是要降血壓。保健專家認為降血壓除了要按時服用降壓藥外,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