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內“垃圾”的形成與人體不合理攝入營養物質有關。近年來,由於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蔬果攝入量不足,肉食攝入量較多,單一的飲食結構往往導致血液裡的營養物質,尤其是脂質的數量增多、質量下降,最終損傷血管內膜、減慢血流速度,並誘發深靜脈血栓形成。
血栓好發於下肢深靜脈,一旦形成,會阻塞血液回流,引起靜脈壁的炎性改變,導致下肢水腫、疼痛、色素沉著,嚴重者可引起腿部潰爛。除飲食結構的影響外,環境因素如吸煙、輻射、電離污染,及錯誤的生活習慣如缺少鍛煉、久坐不動、身體肥胖、長期臥床也會導致血管內深靜脈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脫落,可能隨靜脈血經心髒游離到肺部,並引起相應區域的缺血和壞死,嚴重者會造成大面積肺栓塞,導致胸痛、咯血、呼吸障礙等症狀,甚至引發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