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到底該怎麼治
心力衰竭的飲食療法: 1、限制鈉鹽的攝入: 限制鈉鹽的攝入可以預防和減輕水腫,應根據應根據病情選用低鹽、無鹽飲食。低鹽即烹調時食鹽2克/天;食鹽含鈉391克,或相當於醬油10毫克。大量利尿時應適當增加實驗的量以預防低鈉綜合征。 2、限制水的攝入: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水的潴留主要繼發於鈉的潴留。身體內潴留7克氯化納的同時,必須潴留1升水,才能維持體內滲透壓的平衡,故在采取低鈉飲食時,可不必嚴格限制進水量。 3、注意鉀的攝入: 鉀平衡是調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出現的電解質紊亂之一。臨床中最常遇到的為缺鉀,主要發生於攝入不足(如營養不良、食欲缺少和吸收不良等)。 缺鉀可引起腸麻痺,嚴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痺等,並易有發洋地黃中毒,造成嚴重後果。故對長期使用利尿劑治療的病人應鼓勵其多攝食含鉀量較高的食物和水果,例如香蕉、桔子、棗子、番木瓜等。 4、熱能和蛋白質不宜過高: 一般說來,對蛋白質的攝入量不必限制過嚴,每天每公斤體重1克,每天50~70克,但當心衰嚴重時,則宜減少蛋白質的供給,每天每公斤體重0.8克。蛋白質的特殊動力學作用可能增加心髒額外的能量要求和增加機體的代謝率,故應給予不同程度的限制。已知肥胖不論對循環或呼吸都是不利的,特別是當心力衰竭發生時,由於它可引起膈肌的抬高,肺容積的減少及心髒位置的變化,因而成為一個更加嚴重的因素。此外,肥胖還將加重心髒本身的負擔,因此宜采用低熱能飲食,以使患者的淨體重維持在正常或略低於正常的水平,而且,低熱量飲食將減少身體的氧消耗,從而也減輕心髒的工作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