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疾病病因 >> 升補宗氣為心衰治療大法

升補宗氣為心衰治療大法

   後世醫家對宗氣生理功能的認識以張錫純所論最為獨到,發揮極致,張氏認為宗氣即胸中大氣:“《內經》之所謂宗氣,亦即胸中大氣”,“虛裡之絡,即胃輸水谷之氣於胸中,以養大氣之道路。”

    對於宗氣的形成與作用,張錫純認為:“是大氣者,原以元氣為根本,以水谷之氣為養料,以胸中之地為宅窟者也。夫均是氣也,至胸中之氣獨名為大氣者,誠以能撐持全身,為諸氣之綱領,包舉肺外,司呼吸之樞機,故鄭而重之曰大氣。”強調宗氣的來源根本在腎,部位在胸中心肺。     宗氣作為上焦胸中之大氣,其功用專在心肺,主要生理功能有二:一為出於喉嚨而司呼吸,二為貫注心脈而行氣血。左乳下搏動可以判定宗氣的強弱,這在臨床上有非常實用的意義。     心肺同居中上焦陽地,在機能上相互依存。心與肺,一陰一陽,通過“心主血脈”與“肺主治節”功能,人身之氣血能協調有序的運行,使人體心神得養、津氣敷布、升降有序、百脈調暢、髒腑和順,保證“心為五髒六腑之大主”的功能,實際上在此過程中宗氣起到了主導的作用。如因種種原因出現宗氣的形成受阻,或出現宗氣下陷類的功能差異,則必然導致心肺功能的虧損或障礙,特別是心功能受損而導致心主血脈之功能受阻,成為心衰病。 升補宗氣為心衰治療大法   宗氣功能失調為心衰病之根本     宗氣之功能失調狀態應包括宗氣不足與宗氣下陷。宗氣不足者不能正常地司呼吸行血脈,從而表現為心肺氣虛之狀。宗氣下陷是宗氣不足的進一步發展,其成因如張錫純所說:“大氣下陷之證,不必皆內傷也,外感證亦有之。”     內傷因素見於禀賦虛弱、久病、久瀉、誤治、勞倦和用力過度等,外感因素見於外感病後。這些種種因素導致宗氣虛極自陷,不能堅守其位(上焦)而下陷於中下焦。     宗氣不足證多見於慢性心肺疾病的代償期或輕度失代償階段,而宗氣下陷證主要見於各類心肺疾患引起的心肺功能低下及心功能衰竭狀態。     心力衰竭的基本證候表現為心氣虛、心陽虛、血瘀、飲停,亦可見此四類證候輕重不同的組合,其演變過程大致為:始發為心氣虛,可伴有飲停或血瘀,逐步發展為心氣虛加重,輕度心陽虛,伴有血瘀或停飲;心氣(陽)虛進一步加重,心血瘀滯,津液不化,則出現明顯的停飲。     血瘀、水飲均為耗氣傷陽之物,反過來又導致心陽虛(心氣虛)加重。其決定的因素或中心環節是心肺之氣,即宗氣作用不能正常發揮。由於心主血脈而百脈朝會於肺,故心氣虛衰可引起肺虛而不能主氣:一不能助心行血,輸布精微;二不能出濁入清,協調呼吸;三不能主持治節,通調水道。     血瘀與飲停是心衰病病理過程中的兩大重要病理環節,其形成可由於宗氣虧乏所致,既成之後又進一步加重心衰的病理變化。血之於水,在病理上往往互為因果,如《金匮要略》提出的“血不利則為水”、《血證論》“水病累血,血病累氣”的觀點,都表明宗氣虧乏而氣不化津,水液內停,水停可使血瘀加重,而血瘀又使經脈不通,氣機不暢,導致心氣愈虛,形成惡性循環。
熱門文章
先天性心髒病患兒如何去護理?

概 述 如果哪位家長家裡有患先天性心髒病的寶寶,千萬不要灰心,一定要積極地去治療,現在等孩子稍稍大

顱骨修補的時機和方法

由於外傷和腦出血開顱手術,往往會去骨瓣減壓,患者出現術區露骨缺損。待患者術後逐步恢復後一般需要行顱骨修補術,那麼手術的時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