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高血脂”
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質的總稱,其中主要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高血脂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是指血中膽固醇或甘油三酯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現代醫學稱之為血脂異常。高血脂症的主要危害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導致眾多的相關疾病,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此外,高血脂症也是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 導致高血脂的六大因素 一般來說,人體血管表面的上皮細胞對血管有“密封”的作用,血脂無法進入血管壁。那到底是何方神聖幫助血脂突破這重屏障,侵入血管壁的呢?對此,醫學界經過了多年研究,歸納出以下六大危險因素。 吸煙吸煙已被證實為導致高血脂的頭號危險因素。因為香煙中的有害物質會逐漸損傷血管的上皮細胞,使上皮細胞間的縫隙增大。這樣一來,血脂隨血液流經這段血管時,就會像水中的泥沙一樣通過上皮細胞的縫隙,在血管壁內沉積形成血栓。 高血壓血壓過高,使血管上皮細胞長期受到高壓沖擊,發生變性、功能減退,從而讓血脂伺機進入血管壁。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過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種抗動脈粥樣硬化因子,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血脂。它能夠在血管壁內外自由往來,因此可以把已在血管壁中沉積的血脂重新“搬”出來,逆轉血脂在血管壁中沉積的過程。但遺傳因素和生活習慣都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有影響,比如吸煙、缺乏運動就會使其含量減少。 早發冠心病家族史如果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直系親屬中男性發病早於55歲,女性早於65歲),很有可能其本人基因上也有缺陷,天生血管內壁功能不好,同樣有可能導致高血脂。 糖尿病糖尿病對血管壁上皮細胞的危害與冠心病相當,同樣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年齡血管上皮細胞的功能也會隨年齡漸長而退化,當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就要注意積極防治高血脂。 如何防治高血脂 發現高血脂血後,首先應進行飲食調整、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對上述影響因素加以控制。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藥物治療。具體包括: 1.限制高脂肪食品:嚴格選擇膽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可以減少腸內膽固醇的吸收。不過,不能片面強調限制高脂肪的攝入,因為一些必需脂肪酸的攝入對身體是有益的。適量地攝入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控制飽和脂肪酸)的飲食是合理的。各種植物油類,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均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而動物油類,如豬油、羊油、牛油則主要含飽和脂肪酸。食物的膽固醇全部來自動物油食品,蛋黃、動物內髒、魚子和腦等,含膽固醇較高,應忌用或少用。 2.改變做菜方式:做菜少放油,盡量以蒸、煮、涼拌為主。少吃煎炸食品。 3.限制甜食:糖可在肝髒中轉化為內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漿中甘油三酯的濃度增高,所以應限制甜食的攝入。 4.減輕體重:對體重超過正常標准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輕體重,以每月減重1-2公斤為宜。降體重時的飲食原則是低脂肪、低糖、足夠的蛋白質。 5.加強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體力活動不僅能增加熱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強機體代謝,提高體內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於甘油三酯的運輸和分解,從而降低血中的脂質。 6.戒煙,少飲酒:適量飲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顯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適量飲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長期飲酒,則可以刺激肝髒合成更多的內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增高引起高膽固醇血症。因此,中年人還是不飲酒為好。嗜煙者冠心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煙者的2-6倍,且與每日吸煙支數呈正比。 7.避免過度緊張:情緒緊張、過度興奮,可以引起血中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凡有這種情況,可以應用小劑量的鎮靜劑(遵醫囑)。 8.藥物治療:通過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應加用藥物治療。藥物的選擇請在咨詢專業醫生之後,由醫生根據具體病因、病情做出選擇。冬季,大幅度的降溫導致醫院接診患者顯著增多,而突發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患者更是明顯增多,其中還有不少是突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概 述 病毒性心肌炎並不也不是冠心病。冠心病,稱為缺血性心髒病,又被稱為冠狀動脈性心髒病。冠狀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