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正常血脂標准為多少?其實,血脂的“正常值”(合適水平)在目前國內外尚無絕對統一的標准,它隨不同時期、地區及種族等而有所不同。1997年中華心血管病學會參照國際標准後推薦我國的正常血脂標准為:(1)總膽固醇≤20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20mg/dl。(2)血清甘油三酯≤150mg/dl。(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mg/dl。若第1、2項的其中之一(伴有或不伴第3項)異常時,需要在2—3周後復查,其結構仍超過上述標准時,即可確診為高脂血症。
研究表明,人體內的脂肪物質是體內所必需的主要能量來源,並且還參與機體細胞、組織的正常結構和功能的許多代謝過程。脂肪來源於體內和體外兩條途徑,前者主要在肝內合成,而後者靠飲食中攝取。凡能引起脂肪在體內合成增加、分解減少及攝入增多等病因,均會導致高血脂。所以,一般常見病因有:(1)高膽固醇:飲食中飽和(動物)脂肪攝入過多、肝硬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甲低、腎病及遺傳性高膽固醇症。(2)高甘油三酯:過量熱量攝入、酗酒、未控制好的嚴重糖尿病、腎病,某些藥物(如雌激素等)以及遺傳性高甘油三酯症。根據病因在臨床上可將高血脂分類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後者由其它疾病引起,發病率較低。原發性高血脂可能與基因、脂蛋白及其受體或酶類異常有關。 目前醫學研究證實,高血脂是引起人類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像常見的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有:冠心病(包括心肌梗塞、心絞痛及猝死)、腦梗塞以及周圍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這些心腦血管性疾病的發病率高,危害大,病情進展凶險,其死亡率約占人類總死亡率的半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