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按肢體缺血程度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分為三期:
第一期:局部缺血期,功能性缺血(血管痙攣)大干器質性(血管閉塞)。主要症狀為輕度間歇性破行,行走500-1000米後出現肢體”疼痛”,休息後可緩解。檢查發現患肢皮溫稍低,色澤較蒼白,足背或腸後動脈搏動減弱,可反復發生游走性”淺靜脈炎”。 第二期:”營養障礙”期,動脈已處於閉塞狀態,以器質性變化為主。肢體依靠側支循環存活。表現為間歇性膠行明顯,疼痛為持續性靜息痛,夜間更甚。皮溫顯著降低,明顯蒼白,或出現紫斑、期紅;皮膚干燥”無”汗,甲殼增厚變形,小腿”肌萎縮”,足背、授後動脈搏動消失。腰交感神經阻滯試驗,可使皮溫有所升高,但達不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