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是由於機體的供血方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血壓變化決定的。機體的血液供應有一個“多勞多得”的原則。某部肌肉活動量越大,該部肌肉血管擴張的程度也越大,獲得的血液越多。體內流動的血量是一定的,為了供應活動肌肉增大的需血量,不活動的肌肉血管就收縮。全身性肌肉活動時,血壓在運動開始後有輕微的升高,隨後由於全身肌肉血管舒張而恢復至原來水平。這樣的活動既沒有加重心髒負擔,又達到了鍛煉的目的。局部性肌肉活動(如上肢或下肢的運動)時,活動部分的肌肉血管舒張,大部分不活動的肌肉血管收縮,引起血壓顯著升高,加重心髒負擔。在心腦功能本來弱的情況下,病人極易發生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