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育及營養:長期慢性心力衰竭可表現為惡液質。
2、神志及表情:嚴重缺氧可引起病人煩燥不安甚至神志恍惚。 3、體位:嚴重心力衰竭病人常被迫半臥位或坐位心包積液或心包填塞。患者常采取前傾坐位。 4、頭及面部:兩頰紫绀見於二尖瓣狹窄即所謂“二尖瓣面孔”,常是風濕熱表現之一。 5、皮膚:風濕熱或風濕活動表現為多汗;周圍循環衰竭時皮膚蒼白出冷汗;嚴重心力衰竭可有輕度黃疽關節周圍皮下小結多屬於風濕熱。 6、紫绀:是心血管病的常見體征。當皮膚或粘膜表面毛細血管內還原血紅蛋白增加(>5%)而出現紫藍色時,臨床上稱之為紫绀或青紫紫绀。可分為三類:中心性紫绀、周圍性紫绀及混合性紫绀。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於周圍循環過於緩慢,耗氧增多而產生周圍性紫绀。而心功能不全多見於混合性紫绀。 7、頸部:注意氣管是否居中,甲狀腺是否腫大,有無震顫及血管雜音,頸動脈搏動及頸靜脈充盈是否明顯或突出。 8、胸部:注意呼吸頻率、節律及深度,胸廓有無畸形,有無脊柱後凸及側凸,胸部有無靜脈曲張等。 9、腹部:右心衰竭時肝髒淤血腫大,以左葉為顯著,邊緣圓鈍,質地中等,有緊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