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多年,我國一直沿用世界衛生組織對心肌梗死所下的定義:典型症狀(胸部不適)、血清心肌酶增高和典型心電圖變化中兩者或三者的結合。2000年9月,歐洲心髒病雜志和美國心髒病學院雜志同時發表了修訂後的由歐洲心髒病學會有關專家批准的心肌梗死再定義的內容。
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陳灏珠在會上介紹了心肌梗死再定義的內容:具有下列任何條件之一可診斷急性演變中或新近心肌梗死:一、心肌壞死生化標志的典型升高和逐漸下降(指肌鈣蛋白T或I)或較快增高和下降(指肌酸激酶MB同工酶)至少伴下列情況之一者———心肌缺血症狀,心電圖出現病理性Q波,心電圖示心肌缺血(ST段抬高或壓低),冠狀動脈介入術(例如冠狀動脈成形術)。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變化。具有下列任何條件之一可診斷已形成的心肌梗死:1.系列心電圖出現新病理性Q波。2.已愈合或愈合中心肌梗死的病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