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中西醫觀點介紹
中醫的認識高血脂病因 中醫認為,膏脂雖為人體的營養物質,但過多則形成高脂血症為患。凡導致人體攝入膏脂過多,以及膏脂轉輸、利用、排洩失常的因素均可使血脂升高,其病因有以下幾點。 1、飲食失當飲食不節,攝食過度,或恣食肥膩甘甜厚味,過多膏脂隨飲食進入人體,輸布、轉化不及,滯留血中,因而血脂升高。長期飲食失當,或酗酒過度,損及脾胃,健運失司,致使飲食不歸正化,不能化精微以營養全身,反而變生脂濁,混入血中,引起血脂升高。前者為實證,後者為虛中夾實證,這是二者不同之處。 2、喜靜少動或生性喜靜,貪睡少動;或因職業工作所限,終日伏案,多坐少走,人體氣機失於疏暢,氣郁則津液輸布不利。膏脂轉化利用不及,以致生多用少,沉積體內,浸淫血中,故血脂升高。 3、情志刺激思慮傷脾,脾失健運,或郁怒傷肝,肝失條達,氣機不暢,膏脂運化輸布失常,血脂升高。 4、年老體衰人老則五髒六腑皆衰,以腎為主:腎主五液。腎虛則津液失其主宰;脾主運化,脾虛則飲食不歸正化;肝主疏洩,肝弱則津液輸布不利,三者皆使膏脂代謝失常,引起血脂升高。若房勞過度,辛勞憂愁,亦可使人末老而先衰。 5、體質禀賦父母肥胖,自幼多脂,成年以後,形體更加豐腴,而陽氣常多不足,津液膏脂輸化遲緩,血中育質過多。或素體陰虛陽亢,脂化為育,溶入血中,血脂升高。 6、消渴、水腫、脅痛、黃疸、症積等證不愈消渴證基本病機屬陰虛燥熱,由於虛火內擾,胃熱殺谷,患者常多飲多食,但飲食精微不能變脂而貯藏,人體之脂反盡溶為膏,混入血中,導致血脂升高。水腫日久,損及脾腎,腎虛不能主液,脾虛失於健運,以致膏脂代謝失常。脅痛、黃疸、症積三者皆屬肝、膽之病,肝病氣機失於疏洩,影響膏脂的敷布轉化,膽病不能淨濁化脂,引起血脂升高。 西醫的認識高血脂病因 西醫認為,高脂血症病因,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即原發性高脂血症和繼發性高脂血症。原發性高脂血症是指脂質和脂蛋白代謝先天性缺陷(家族性)以及某些環境因素,通過各種機制所引起的。這些環境因素包括飲食和藥物等,現概述如下: 1、遺傳因素遺傳可通過多種機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發生在細胞水平上,主要表現為細胞表面脂蛋白受體缺陷以及細胞內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發生在脂蛋白或載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於基因缺陷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