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名為“中風後運動體驗訓練試驗”(LEAPs)的研究試驗中,在家接受物理療法的患者,其行走能力改善狀況與那些在支撐體重情況下,接受跑步機訓練的患者一樣好。中風一年之後,52%的患者明顯得到改善。
研究中,400多名中風患者平均年齡62歲,男性占54%。研究發現,中風發作之後一年,患者能繼續改善其行走能力。而傳統上認為,中風患者康復期非常早,6個月之後康復訓練幾乎沒效果。事實上,即使患者從中風後6個月才開始康復訓練,其行走能力也能得到改善。 加州大學神經病學教授布魯斯·多布金博士表示,原以為支持體重的跑步機訓練和步行訓練,尤其是中風後早期運動訓練,會優於家庭訓練。研究結果卻發現,各組患者康復情況一樣好,在步行速度、運動康復、平衡能力、社交參與及生活質量方面改善情況基本沒區別。LEAPs步行訓練中,患者身上系著支撐其部分體重的安全吊帶,在跑步機上行走訓練。這種形式的運動訓練康復日益普及。患者在跑步機上訓練結束後,再進行實際步行訓練。家庭理療訓練主要目標是改善患者身體靈活度、活動范圍、肢體力量和平衡能力,進而提高其行走能力。 結果發現,所有參試患者在一年之後,有52%的人獨立行走能力明顯改善。運動訓練項目的時間似乎並不重要。早期跑步機運動與晚期結果沒有多少區別,中風發作病情與一年後步行能力也關系不大。各組患者在步行速度和距離、身體活動性、運動恢復和社交參與及整體生活質量的改善程度相當。 研究發現,接受跑步機康復訓練的中風患者,運動過程中更可能出現眩暈或頭暈,而過早接受此類運動的中風患者跌倒的危險也更大。57%的患者摔倒過1次,34%的患者多次跌倒,6%的患者發生摔傷。摔跌是中風幸存者中的一個大問題。此項研究結果表明,應該加強減少患者摔跌危險方面的研究。而相比之下,家庭物理治療可行性更高,風險更低。患者更可能持之以恆完成訓練項目,只有3%的患者中途放棄,而跑步機康復訓練中則有13%的患者中途放棄。研究發現,家庭理療訓練具有漸進性、密集性、重復性,在改善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和生活質量方面效率更高。家庭療法不需要昂貴設備和大量醫護人員,便捷實用。病毒性心肌炎發病年齡以3~10歲小兒多見,臨床表現輕重不一,約半數小兒在心肌炎出現前數日至1~3周有感冒或胃腸道症狀,如
不少老年人夜間睡熟時常常發生小腿抽筋,以致痛醒,起床活動後症狀減輕,搞得整夜不得安寧。通常,人們習慣把腿抽筋和缺鈣聯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