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老年人其體位變化時血壓有大范圍的變化,並與其基礎臥位收縮期血壓的高低密切相關。即當基礎臥位收縮期血壓最高時,體位性的收縮期血壓下降最大,直立性低血壓立位時收縮期血壓下降320mmHg(2.7kPa)。直立性低血壓是老年人暈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險因素,即使在無其他自律神經系統功能失調證據者中也是如此。
我們首先應對人體正常血壓有所了解。因為人體動脈血管中流動的血液會產生一個生理壓力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血壓。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收縮壓正常值為100~140mmHg(毫米汞柱),舒張壓正常值為60~90mmHg。無論是由於生理或病理變化造成收縮壓低於10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那就會形成低血壓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是直立性低血壓。直立性低血壓是指病人從臥位或坐位改變到立位時長時間站立後,可出現血壓突然下降,即測得的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舒張壓下降超過10mmHg,並伴頭暈、跌倒等症狀。 直立性低血壓的發生除了與病人體質年齡等因素有關,許多常見疾病、藥物和治療手段也可引起低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這些包括: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礙、血液透析、手術後遺症、麻醉、降壓藥、利尿藥、催眠藥、抗精神抑郁藥等等。另外,老年人活動少,神經和肌肉調節功能下降,影響腦血流灌注不足產生低血壓反應。 病情輕微症狀可有: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船等;嚴重症狀包括:直立性眩暈、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發音含糊、甚至昏厥、抽搐,需長時間臥床。另外,病人還可出現其他植物神經症狀,如局部或全身出汗異常、排尿障礙(尿失禁,夜尿,遺尿)、直腸及肛門括約肌功能失調,還可出現陽痿、皮溫異常、頸交感神經麻痺綜合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