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痙攣型:
此型在腦癱患者中最為常見,約占65%。主要表現為運動發育遲緩,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四肢肌肉明顯僵硬,即肌張力增高。下肢可以呈交叉狀態,走路時成為剪刀樣步態。雙足明顯下垂,猶如芭蕾舞演員的尖足。這些現象在睡眠時可以消失。正常現象是當我們在動作時,會有二群肌肉在互相拮抗著,一群肌肉收縮,另一群肌肉則放松,如此才能產生完美動作,若相互拮抗的二組肌肉群,同時收縮,則會使肌肉變得導演緊張,導致動作困難,僵硬。
2.徐動型:

此型約占腦癱患者的15-20%。以出現四肢、軀體的不自主運動為主要特點。即出現面部作怪樣,頸部出現不能控制的扭轉。四肢出現不能自己控制的活動,且這些活動不規律、不協調,越要主動控制這些運動,上述現象越加重。由於這些現象的出現,使患者不能穩定的坐、站及行走。此型的最大特征在於動作控制不良,常出現誇大的動作.尤其在作一個動作時,會伴隨全身動作及臉部表情扭曲的現象,在徐動型腦癱患者早期,肌肉張力無力或低張現象,隨著年齡漸長,若沒有適當的復健治療,常轉變為為混合型,多呈現如高張徐動型。
3.共濟失調型:
主要表現為平衡功能障礙,即患者不能保持固定的姿勢。站立時,必須不停的調整身體,以維持站立的姿勢。行走時,兩腿分開,雙腳左右距離較寬,步態蹒跚,方向性差。以四肢肌肉無力、不能保持身體平衡、步態不穩、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細動作為特征。單純性共濟失調較少見。共濟失調可與手足徐動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