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後疼痛,休息及硝酸酯類藥物不能完全緩解,伴白細胞增高、發熱、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並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並症,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歐美最常見,在美國每年約有150萬人發生心肌梗死。中國在世界上屬低發區,但近年來也有上升趨勢。
心肌梗死宜食食物 (1)急性期:為發病後3天內,必須絕對臥床休息,一切活動(包括進食)皆需專人護理。起病後1~3天,以流質飲食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過濾肉湯、紅棗泥湯、米湯、稀粥、果汁、藕粉、口服補液等。 (2)緩解期:發病4天~4周內。隨著病情好轉,可逐步改為半流食,但仍應少量多餐。急性後期總熱能可增加至4200~5040千焦(1000~1200千卡)。在緩解期時,心梗患者吃什麼好呢?首先,膳食宜清淡、富有營養且易消化。允許進食粥、麥片、淡奶、瘦肉、魚類、家禽、蔬菜和水果。其次,食物不宜過熱、過冷,並應少吃多餐,經常保持胃腸通暢,以防止大便過分用力。 (3)恢復期:發病4周後,病情穩定後,隨其活動量的增加。一般每天熱量可保持在1000~1200千卡左右。足量的優質蛋白和維生素則有利於病損部位的修復。那在此階段,心梗患者吃什麼好呢?主要應攝取乳類蛋白、瘦肉、魚類、蔬菜、水果等食物,特別是綠葉蔬菜和水果是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性質疏利通導,宜經常攝食。這都是心肌梗塞的飲食習慣,每天的飲食中還要含有一定量的粗纖維素,以保持大便通暢,以免排便費力。如再次出現某種不適的疼痛表現,需及早到心胸類醫院進行詳細診療,切勿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