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擇1995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中風患者11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61例和對照組55例。治療組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齡36~68歲,平均59.38±2.65歲;腦出血13例,基底節腦梗塞8例,多發性腦梗塞29例,額、頂、颞葉腦梗塞11例。合並高血壓6例,腦動脈硬化21例,心律失常3例,肺炎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糖尿病2例。對照組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齡34~69歲,平均58.7±3.89歲;腦出血12例,基底節腦梗塞7例,多發性腦梗塞27例,額、頂、颞葉腦梗塞9例。合並高血壓4例,腦動脈硬化17例,心律失常2例,肺炎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糖尿病1例。 1.2診斷標准兩組病例全部符合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標准,為70歲以下首次發病患者,均經頭顱CT檢查確診,並排除嚴重心髒病。患者在發病後48h入院,且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入院前後無呼吸困難、意識障礙及腦疝。根據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准,將兩組病例分為輕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從而評價治療後的效果。治療組重型7例,中型39例,輕型15例;對照組重型6例,中型36例,輕型13例。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症狀、體征、類型、合並症等表現相似,經統計學處理,P>0.05,無顯著性差異,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2.1對照組患者均在病後住院應用5%葡萄糖鹽水250ml加胞二磷膽鹼0.5g或腦復康8~12g靜脈滴注,1次/d,14d為1療程。腦梗塞患者發病在1~12h內可行溶栓治療(有禁忌症者除外),用尿激酶80~250萬單位加入0.9%生理鹽水100~200ml靜滴,在2h內滴完;第2d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加丹參注射液8ml或血栓通140mg靜滴,1次/d,14d為1療程。腦出血患者立刻應用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等止血藥物,療程一般2~3d;若有腦血腫穿刺引流指征者,可行顱骨鑽孔腦血腫穿刺引流術治療。同時常規抗感染、降顱內壓、調控血壓、能量合劑等對症支持治療。 2.2治療組除應用上述藥物治療外,還采用頭針、體針、推拿及功能鍛煉等方法配合西醫早期康復治療。治療組全部病例均經藥物常規治療,病情穩定後,腦梗塞在發病後3~7d,腦出血在發病後5~14d,即開始接受頭針、體針、推拿及功能鍛煉等方法治療。 2.2.1頭針左側偏癱取右側運動區,配以感覺區,足運感區;右側偏癱取左側運動區,配以感覺區、足運感區。進針後快速捻轉200次/min以上,以患者能耐受為度,休息5min後再進行捻轉,如此反復3次,捻轉期間囑患者的癱瘓肢體做主動活動。留針20min,每日1次,10d為1療程。休息1~2d後,再進行下1個療程,一般治療3個療程。 2.2.2體針基本穴為風府、風池、曲池、三陰交、足三裡、太溪。上肢癱取患側的頸臂、合谷、絕骨透承山;下肢癱取環跳、委中、陽陵泉透陰陵泉;中樞性面癱取合谷、地倉透頰車;舌強語澀取海泉、廉泉。用電針機以疏波治療,以肢體節律跳動為佳。留針15min,1次/d,10d為1療程。休息1~2d後,再進行下1個療程,一般治療3個療程。 2.2.3推拿患者取半臥位,先用拇指推整個頭部,然後著重用拇指側推病者頭部,同時多推百會穴。並從百會橫行推到耳廓上方發際,來回數次,然後用掌根揉風池穴。如有口眼歪斜,需用拇指推,松弛一側的太陽、聽宮、聽會、地倉等穴,同時用掌根輕揉痙攣側的兩頰部。如上肢癱,用拇指推肩井、肩貞、肩骨禺等穴。然後用五指拿捏肩部,並沿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腹捏到肘部,再用掐法取合谷、曲池、尺澤、手三裡等穴,繼而捏前臂肌肉,並捻轉各手指,最後用兩手搓動患側上肢。如下肢癱,患者側臥位,患側在上,先用拇指推腰部腎俞穴及臀部環跳穴。再用雙手滾動大、小腿部,上下來回數遍,然後掐氣沖、足三裡、委中、承山、太溪、昆侖等穴。繼而患者改為仰臥位,用雙手滾大腿肌肉,最後揉捏小腿至足部和各足趾。1次/d,每次操作時間約為30min,30d為1個療程。 (實習編輯:黃翠君)1、障礙程度上的分類 第一等級,幾乎沒有行動限制的腦癱患兒。 第二等級,具有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症狀 1.貧血的發生其實是很多疾病會有的情況,但是對於再障來說,貧血也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