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心髒病和胃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容易區別。但是,實際上兩者相混淆的現象並非罕見,以致延誤診斷或者盲目治療時有發生。請先看下面兩個實際例子:
例1,患者男性,58歲,兩年多來發作性胸部不適,有時出現在胸前,有時卻竄至上腹部,似乎與飲食不當有關。因此,一直按胃病治療,服了不少胃藥,但症狀時輕時重。最近一次因生氣犯病較重,查查心電圖,結果證實為嚴重的心肌缺血,從此按冠心病治療,症狀才明顯改善。 例2,患者女性,44歲,多年來經常出現上腹部不適,伴有返酸、嗳氣、心慌,曾按心髒病治療,長期服用擴張血管藥物,但症狀不見好轉。後經胃鏡檢查,發現病人患有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采取治療潰瘍病的措施後,上腹部不適基本消失。 那麼,如何區別胃病和心髒病呢? 心與胃各司其職,功能不同,且分別位於胸、腹腔內,但是,兩者僅隔一肌(膈),同受植物神經支配,患病後又常以疼痛為主要表現,如不細致區分,即有混淆之虞。因此,熟識心髒病與胃病疼痛的各自特點實屬重要,當然也要參考其它症狀。 胃病,常在中年之前起病,病程較長。疼痛多由進食不當,如吃冷、硬、刺激性食物等,或因氣候驟變誘發。疼痛發生的部位在上腹部,性質似燒灼感帶悶脹感,平素多有返酸、嗳氣現象。發作時,一般不影響正常活動,病情常纏綿數日以至數周,采用解痙制酸藥如胃舒平、蓋胃平或注射阿托品等,即可奏效。病人多喜上腹部保暖,如用手按壓上腹可產生疼痛。 心髒病所致的疼痛,主要見於冠心病。疼痛常因勞累或情緒緊張激動引起,疼痛部位在胸骨後,性質如刀割,有壓搾感、沉悶感,且可竄至右上肢內側或頸、背部,常常迫使患者停止活動,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經休息或用藥,如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等即可緩解(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常不能止痛),多數人具有反復發作的病史。 據上所述,凡年逾40歲(女性可延至50歲,但非絕對),平時從無胃痛發生,突然出現胸或上腹疼痛,甚而僅為胸悶、氣短感,都不應輕易斷定為胃痛,應考慮到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平時有胃痛史的人,遇有疼痛異常,也應當考慮到心絞痛或心肌梗死,須即送醫院,做心電圖檢查。 大多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前,往往會出現一反常態的變化,臨床上稱之為心肌梗死的前驅表現,患有冠心病的病人更應重視異常現象的發生,以免發生意外。也有一部分心肌梗死患者,不發生典型的心前區疼痛,或僅有輕度的胸悶、氣短、惡心、嘔吐,因此常易被忽略和延誤診治。醫學上將這種現象叫做無痛性心肌梗死。對於這種病人尤應重視,寧可多查心電圖,也不宜輕易診斷為胃病。 (實習編輯:黃翠君)1、選擇適當的居住環境 人與自然是有機的統一體,生活環境對人類的生存和健康影響重大。適宜的生活環境可保證學習工作的正常
由動脈硬化引起的四肢動脈特別是下肢中等以上大小動脈的阻塞性疾病稱為閉塞性動脈硬化。 促發老人動脈硬化的因素很多。當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