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術適應證
巨大的室間隔缺損,25%-50%在1歲內因肺炎、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此,心力衰竭反復發作嬰兒應行缺損修補治療。約半數小缺損可能自行閉合,除並發細菌性心內膜炎外,可觀察到10歲再考慮手術治療。很小的缺損可終生不需手術。分流量超過50%或伴有肺動脈壓力增高的嬰幼兒應早日手術,以防肺高壓持續上升。如已臻嚴重阻塞性肺高壓則為手術反指征。
2.手術方法
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正中胸骨切口,建立體外循環。阻斷心髒循環後,切開右心室流出道前壁,雖可顯露各類型室間隔缺損,但對心肌有一定損傷.影響右心功能和損傷右束支。目前多采用經右心房切開途徑,這對膜部缺損顯露更佳。高位缺損,則以經肺動脈途徑為宜。對邊緣有纖維組織的較小缺損,可直接縫合,缺損>lcm者,則用滌綸織片縫補。傳導束走經膜部缺損下緣,隔瓣後缺損縫補時容易誤傷,應該避開,縫靠隔瓣根部為宜。
傳統心血管外科手術,多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部分采用左胸後外側切口,隨著心血管手術的安全性不斷提高,術中創傷切口的美觀等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近年來微創小切口手術逐漸受到廣大愛美患者的青睐。下面簡要介紹相關知識。
(1)常規切口
1.胸骨正中切口,皮膚切口位於前胸正中,約20~25cm長,並將胸骨全部劈開,術後易出現刀口液化或感染,傷口愈合差,易遺有刀疤痕及雞胸等畸形。
2.左胸後外側切口,此切口一般自棘突與肩胛骨後緣的中點開始向下向前繞過肩胛下角2cm,繼續向前至腋前線,長約15~20cm切口,創傷大,術後傷口痛疼明顯,部分術後刀口易液化或感染影響愈合。
(2)小切口
微創小切口系指手術入路切口長度6~10cm,切口位於胸部相對較隱蔽部位。
1右胸小切口
1.1右腋下小切口:取右側腋中線第二肋交點與腋前線第五肋間交點連線行5~9cm切口,長度視年齡身高而定,於腋前線第四肋進胸,進胸入路肌肉損傷少。
一般用於15歲以下的兒童,小兒胸腔相對較小.肋骨彈性好,可較安全地完成一些簡單先天性心髒畸形的矯治手術,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的修補.還能夠進行三房心、肺靜脈異位引流、二尖瓣關閉不全修復和瓣膜置換等手術。
先天性心髒病室間隔缺損能治好麼?"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jianke.net/article/201411/1370157764-20141127114416547.jpg" />
對合並重度肺動脈高壓同時存在肺發育不良或合並肺部感染及出生<4個月的重度肺動脈高壓患兒、法洛四聯症肺血管發育極差等復雜先天性心髒畸形,或術前診斷不明確患兒盡量不采用此切口。
1.2右前外側切口:自腋窩至鎖骨中線第5肋問做弧行切口,長約8~12cm,女性沿乳房下緣做皮膚切口,沿前鋸肌與胸大肌之間切開,經第3或第4肋間進胸。
適應症同前,成人的胸廓比較大、彈性差、術野深,一般宜選用前外側切口。
2.左腋下小切口,具體部位同右腋下小切口,只是位於左側,用於動脈導管未閉手術治療,止血徹底後,可不放胸腔引流管,大大減少患者的術後痛苦。
3.胸骨下段小切口
皮膚切口位於胸骨中下1/2至劍突下,切口長約7~10cm,劈胸骨中下1/2~2/3,且如顯露困難必要時可向上延長開胸,相對安全。該切口創面小、出血少,且胸廓穩定性未被完全破壞,有利於手術後呼吸功能恢復。
胸骨下段小切口適應於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的修補.還能夠進行三房心、肺靜脈異位引流、二尖瓣關閉不全修復和瓣膜置換等手術。
總之,小切口手術的特點是切口美觀、瘾蔽、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愈合好、畸形少、費用少等;但是對於病情復雜患者,或肥胖及扁平胸的成年人,一定要根據病情及醫生的意見慎重選擇。
3.術後處理
①對術前有明顯肺動脈高壓者,術後宜持續應用呼吸器至翌日晨,如術後48小時仍不能脫離呼吸器,應做氣管切開取代氣管內插管。
②肺動脈高壓者常有術後循環不穩定,需用正性肌力藥物維持血壓。
③術後發生Ⅲ°房室傳導阻滯者,應確保起搏效能,有些病例系傳導束一過性損傷,數日內會自動恢復傳導功能。
4.手術效果
①取決於病人的病情輕重、病期早晚,以及手術的完美程度和術後處理是否得當等。無明顯肺動脈高壓者,手術死亡率在2%以內
②術前已有嚴重的肺血管繼發病變者,手術後呼吸、循環系統並發症發生率高,死亡率也明顯增高,康復情況視其肺血管病變程度而定,如病變已成為不可逆轉者,預後較差。
(實習編輯:黃翠君)
精彩推薦 症狀| 如何發現先天性心髒病 護理| 先天性心髒病嬰兒的護理 預防| 孕期如何保健防先天性心髒病? 治療| 先天性心髒病是否需要手術? 科普| 先天性心髒病能活多久呢? 點擊查看更多先天性心髒病相關疾病內容1、每周性愛兩三次。《美國心髒病學會雜志》刊登一項研究發現,每月性愛不足1次的男性比每周性愛兩三次的男性心髒病危險高出4
現在很多疾病的病發人群都是比較廣泛的,以前,很多疾病都會有一個特定的病發人群,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疾病逐漸&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