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學界首次提出有力證據,證明工作壓力大、抑郁、孤獨感都和心髒病有強烈的關聯。
長期以來,心髒病專家們一直認為膽固醇是心髒病的主要元凶,說血液裡脂肪太多則導致斑塊形成,從而將心髒血管堵塞引起心髒病。然而,今年11月中旬在美國新奧爾良舉行的美國心髒病協會上很多研究論文指出,心髒病的成因很復雜,膽固醇導致的斑塊僅僅是一連串反應中的第一步,其他因素也參與了心髒病的形成,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炎症。當炎症發生後,膽固醇斑塊引起免疫系統做出反應,使白血球急劇增加,即炎症使膽固醇斑塊破碎,而當一個斑塊破碎後,那些免疫防衛因子-白血球就被釋放出來,這些白血球形成血栓,將血管堵塞,使血液流通中斷,從而導致心髒病。
清楚地了解了心髒病的成因後,就可以大大提高心髒病的防治效果。許多醫療小組對炎症進行了分析研究,它們發現,可以用試劑蛋白質C(CRP)來對炎症進行檢查和測量。人們可以用阿斯匹林和某些statines來控制炎症的發展。Statines還能使膽固醇含量降低,使其保持在25%至35%的水平。
另外,維生素也成了抗膽固醇病的物質。將statines和大劑量的維生素B3結合起來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酯蛋白)的含量、提高好膽固醇(高密度酯蛋白)的含量。而另一種B族維生素葉酸(維生素Bc)則可使高半胱氨酸(巯基丁氨酸)的含量降低,因而有利於預防心髒病,因為高半胱氨酸能夠增加心髒病發生的機率。
據外電報道,歐洲心髒病醫學協會(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目前正在荷蘭召開第五十屆年會。在探討心髒病的心理社會學(psychosocial)因素研究小組會議中,與會專家發表了30篇的最近研究報告,舉出工作壓力對心髒病形成影響的證據。
英國研究人員海明威(HarryHemingway)表示,生活中的心理社會因素對心髒病的影響,其實比抽煙、飲食習慣等生活形態的影響還大,但卻長期受到忽略。他認為,醫學界研議治療心髒病的策略與研究方向時,應多關注心理社會環境的因素。
海明威指出,工作壓力大與自尊心低會讓身體出現動脈血管壁增厚、心律不整與血液凝結等症狀。醫學界自1920年代起就懷疑壓力、沮喪與心髒病有關,不過海明威表示,近年來壓力沮喪和心髒病的關聯越來越明顯,而醫學界發現的證據也很有力。
瑞典臨床心髒病專家蘿森瑞(AnnekeRosengren)在1項研究中比較了立陶宛和瑞典兩國50歲以上男性的健康狀況,結果發現立陶宛男性罹患心髒病變的機率是瑞典人的4倍。
蘿森瑞指出,這兩組受測對象的健康狀況沒有太大差異,膽固醇含量、肥胖度和抽煙習慣等也都類似;不過立陶宛男性的工作壓力較高、自尊卻較低,出現沮喪症狀的比例是瑞典受測者的兩倍以上。
她表示,測量心理壓力不像和量血壓那麼容易,很難將潛在的有害心理社會因素逐一列表;不過醫學界正試圖測量敵意、焦慮等人格因素,以及工作量等外在因素對心髒病的影響。她說,社會支持人脈較差也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
蘿森瑞在研究中還發現,工作技能較差的工人罹患心髒病的風險比專業人士還高。
小組會議主席史維堡(KarlSwedberg)表示,他從臨床經驗中發現,會發生血管壁增厚的病患大多是社會壓力較大的失業抽煙者;雖然年紀較大的人發生心髒病的風險較高,但心理社會壓力高的年輕人也容易罹患心髒病。
與會的心髒病專家無法確定心理社會因素如何引發心髒病。不過過去曾有研究發現,腎上腺體和神經系統會分泌1種“壓力荷爾蒙”。
(實習編輯:黃翠君)
這種神經性疾病,醫學稱之為神經性頭痛。神經性頭痛分為三大類,就是功能性頭痛,血管性頭痛和緊張性頭痛。&n
人在空腹運動時,血液中的游離脂肪酸會明顯增高,脂肪酸如過量,就會出現損害心肌的“毒物”,引起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