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療是20世紀重要醫學科技創新之一。就在人們對介入技術津津樂道的時候,今年4月份,著名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選擇做介人手術,遠期效果並不比僅僅進行規范藥物治療好。這個研究結果不僅在醫學界引起廣泛爭議,也讓許多患者產生懷疑:該不該做心髒介入?該不該裝支架?最近,國內有些科普媒體甚至據此提出“冠心病治療只用吃藥,不用裝支架”等觀點。這更是讓患者無所適從。
介入:急性心梗首選治療方法之一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這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搶救中廣為流傳的一句經典語錄。這句話十分形象地告訴我們,盡快恢復梗死心肌區域的血流,就可以挽救更多的心肌,從而降低死亡率。 目前使閉塞的冠狀動脈恢復血流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溶栓治療,另一種就是介入治療。溶栓治療有許多限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僅有1/3適宜接受溶栓治療;接受溶栓治療者。血管通暢率只有50%一70%。溶栓治療後由於殘余狹窄的存在,大約1/3的患者會再發心肌缺血。 急診介入治療,是將一個微小的網狀合金管裝在帶有壓縮球囊的導管上,導管進入病變血管時,將球囊擴張撐開支架,使其緊貼血管壁。接著回縮球囊,撤回導管,支架就被永久地置於該處。血管就得以撐開,血流保持暢通,從而使瀕臨壞死的心肌得到救治。 這種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小、療效好、並發症少和病死率低的優勢,但急診介入治療對手術醫生的技術水平、經驗。儀器設備,以及醫生團隊協作的要求很高。還要求盡量能在患者就診後60—90分鐘內,開始進行介入治療等。因此,此項手術目前在國內,只有一些大型心髒介入中心才能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