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分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前者包括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高血脂症、高粘血證、肥胖等,後者包括性別、年齡、種族、地域等。臨床不少實例顯示,有人幾乎具備了全部的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卻不患腦卒中,有人幾乎未見一個可知的危險因素卻患了腦卒中;這些未知的內容還等待我們去研究。近些年來的調查表明,發病年齡的年輕化及非特異性因素引起的腦血管病的比例在升高,可見本病的發病原因應該是一個綜合因素。
腦血管病的預防與保健的方式方法很多,包括生活、工作方式的調整,飲食結構及心理情緒的調整,身體鍛煉形式的確定以及保健、預防用藥的確定等,如何對上述各項內容進行選擇呢?正確的預防保健方式應是個體針對自身狀況有選擇性地進行,首先應糾正過偏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安排好生活及工作內容,根據自身特點配備好飲食結構,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總之,預防與保健、修養與康復,都要遵循天人合一的觀點,學會適應自然、適應社會,根據大自然不同季節的更迭變化決定自己的衣、食、住、行,同時還要認真服藥,控制好原發病或血管病的各種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