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8個月過去了,寶寶還不會坐,不會爬,婆婆說:“有的小孩動作遲,不礙事的。”這樣又過了兩個月,看到同齡的孩子都會站了,而自己的寶寶還不會坐,曉琳有點著急了,帶孩子去了醫院,做了一系列檢查之後,診斷為腦癱。醫生說:“現在發現已經有些晚了,如果早點發現,治療效果會比現在好得多。”
目前我國1~7歲小兒中,腦癱患病率為1.2%o一2.7%e,其他類型腦功能障礙患病率亦較高。腦病治療時間越早,恢復的可能性越大,後遺症越小,但很多父母由於不夠重視或者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孩子的早期表現沒有留意,直到出現了明顯症狀才來就醫,以致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其實孩子出生後會出現許多先天的本能行為,稱為“無條件反射”,如果缺失或出現異常,就可能是寶寶患腦病的信號了。 1.吸吮反射只要放點東西進寶寶口中或者按壓齒龈後面的上腭部位,新生兒就會開始吸吮,這種現象稱為吸吮反射。若新生兒期吸吮反射消失或明顯減弱,提示腦內病變;若亢進則為饑餓表現。 2.覓食反射把小寶貝放到床上,你用手指碰他一側嘴角,他的小嘴就轉過來;你的手指繞著他的嘴繼續移動,他也會轉頭追蹤。這種像小動物覓食的動作,稱為覓食反射。覓食反射在出生後3—4個月消失。不過,7~8個月大的嬰兒睡眠時也還會出現這種反射。其意義與吸吮反射相同。 3.握持反射用一個小棒碰新生兒的手掌,他就會把小棒緊緊抓住。這種反射在出生後4—6個月消失,如果繼續存在,則將妨礙手指的精細動作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