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疾病。由於本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以及並發症多的特點,所以醫學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並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小中風無關緊要。不少中風病人發病前在短時間內出現過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症狀,伴有突然說話不利或吐字不清。 預防中風防止踏入四大誤區: 誤區一:血壓正常或偏低不會中風。中風分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兩種。缺血性中風的病因在於腦動脈發生堵塞,導致局部腦組織因缺血缺氧而喪失功能。血壓正常或偏低的腦動脈硬化病人,由於腦動脈管腔變得高度狹窄,或伴有頸動脈斑塊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以發生缺血性中風。 誤區二:小中風無關緊要。不少中風病人發病前在短時間內出現過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症狀,伴有突然說話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於上述症狀常在數分鐘內消失,頭部CT檢查正常,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其實,這是微小腦血栓引起的瞬間腦局部缺血,醫學上稱為小中風。約有一半小中風病人在5年內會發生偏癱,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小中風,及早就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