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診斷發現SAH准確率達99%以上,但對於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的檢出率僅為34%,因此不能作為病因診斷的唯一手段。
在臨床上,可以根據CT顯示的”出血”量估計腦血管痙攣的嚴重程度,即Fischer分級。根據該標准,0級為未見出血,腦血管痙攣發生率約為3%,1級為僅見基底池出血,血管痙攣發生率14%,2級為周邊腦池或側裂池出血,血管痙攣發生率38%,3級為廣泛SAH伴腦實質內血腫,4級為基底池和周邊腦池、側裂池較厚積血,相應的血管痙攣發生率均超過50%。 全腦血管造影對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的陽性檢出率很高,可以清晰顯示腦血管各級分支,動脈瘤的位置大小或畸形血管的形態分布,為治療提供可靠的客觀依據,因此一直被作為判斷腦血管痙攣的金標准。但也有一定缺點,如,屬於一項有創性檢查,而且價格相對昂貴,操作復雜,有時不被病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