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發生原理,心律失常分為沖動發生異常、傳導異常以及沖動發生與傳導聯合異常。這種分類方法主要根據實驗研究結果,在臨床診斷技術目前尚難確定心律失常電生理機制的狀況下,實用價值不高。
心律失常有3種治療方法
1、古老傳統治療
取穴
主穴:分為2組。1、心俞、內關;2、厥陰俞、神門。
配穴:早搏加三陰交,心動過速加足三裡,心動過緩加素,房顫加膻中、曲池。
2、中藥治療
若患者表現為心悸氣短,神疲自汗,頭暈目眩,失眠多夢,面色蒼白或萎黃,舌質淡,脈細弱等,證屬氣血不足、心脈失養,治宜益氣補血、養心安神。可選用歸脾丸,此藥由人參、黃芪、白術、當歸、龍眼肉、酸棗仁、遠志、茯神、木香、炙甘草、大棗等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其它如人參養榮丸、柏子養心丸等也可參考選用。
3、西藥治療
藥物治療緩慢心律失常一般選用增強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傳導的藥物,如擬交感神經藥(異丙腎上腺素等)、迷走神經抑制藥物(阿托品)或鹼化劑(克分子乳酸鈉或碳酸氫鈉)。
治療快速心律失常則選用減慢傳導和延長不應期的藥物,如迷走神經興奮劑(新斯的明、洋地黃制劑)、擬交感神經藥間接興奮迷走神經(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