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北京急救中心的專家提醒廣大公眾,三伏天要防猝死。
“三伏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患有基礎疾病是猝死的內因,而外部環境誘導了猝死的發生。”北京急救中心李堅韌介紹說,由於天氣悶熱,人體大量出汗、脫水,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增高、內分泌紊亂,有既往心髒病史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病的患者應提高警惕,特別是心血管病人,一定要注意防暑,多喝水,多進食含維生素多的食物,比如西紅柿、西瓜等。 李堅韌介紹說,天氣變熱後,老年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會升高,因為天熱後氣壓較低,跟著氧分壓降低,人體的心肌、大腦組織對缺氧非常敏感,容易引起心髒和大腦血管反射性痙攣,造成心肌缺血或腦缺血,誘發心肌梗塞和缺血性腦中風。人在氣壓低的情況下進行體力活動,會增加心髒和大腦的耗氧量,也會誘發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此外,老年人髒器功能減退,體內的水分比年輕人少15%左右,因此老年人的抗熱能力遠遠差於年輕人。一般來說,當環境氣溫達到33℃時,老年人應停止體力活動;當環境溫度達到35℃至36℃時,老年人應停止一切活動,包括散步、做飯等日常活動。在三伏天,老年人要以靜制動,每天保證充足的飲水,多休息少活動,應以靜養身體為上策。 “精神因素、生活方式也會直接導致猝死。”李堅韌強調,過度興奮、憤怒、緊張、恐懼等,都可使血壓升高、心髒負擔加重、誘發心律失常。太過疲勞、過激運動都會引起疲勞,讓交感神經持續興奮,導致器官衰竭。 李堅韌提醒公眾,盡管猝死有發病突然、無法預測的特點,但並非所有的心源性猝死都毫無預兆。曾有資料指出,八成的患者在猝死發生前有過不同程度的預兆,其中22%的患者會有心絞痛,15%的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其余的還會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等症狀。一般情況下,若有以下預兆應及早前往醫院檢查:發作性的胸部悶痛或壓迫感、心慌、乏力以及頭暈;突然出現胸痛、出冷汗、呼吸困難、頭暈,很可能是猝死發生的預警信號,這時應強化急救意識,一旦有梗死前兆,家屬不能忙於搬運,而應讓病人就地安臥,不要翻身,不要讓其說話和走動,更不要搖晃病人。如患者身邊有急救藥物,應及時幫助其服用,並迅速撥打120,請求急救人員來處理。1、長期進食過多的動物脂肪 由於動物脂肪如肥肉、乳制品中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這是造成血脂升高的主要原因,近年來
心衰冶療的要選對藥物,經過醫學專家和教授的研究,現在有以下幾種藥物治療心衰竭: 1、增強利